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住建廳開展城鄉建設管理綜合試點:資源“沉下去”  城市“火起來”

2025年02月14日09:34 |
小字號

郡縣治,天下安。

一年來,福建省住建廳聚焦服務縣域發展重點,以城鄉建設管理為切入口,在長汀縣開展城鄉建設管理綜合試點,以項目為支撐、技術為指導,推動廳資源下沉,在長汀縣委縣政府的共同協作下,縣域城鄉建設管理綜合試點工作得到全面落地,城市居住環境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明顯,知名度快速提升,加快了長汀第三產業的發展。

據統計,今年春節假期,長汀接待游客近97.89萬人次,同比增長28.52%,實現旅游收入7.99億元,同比增長29.15%。

近日,長汀縣一場“村晚”上的龍燈表演

近日,長汀縣一場“村晚”上的龍燈表演

試點圍著產業轉,底蘊煙火共升騰

歷史底蘊味濃,巷陌煙火升騰。在試點中,福建省住建廳謀劃開展了“縣級‘一網統管’、生活垃圾分類、城區污水管網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綠色低碳城區、房屋安全保險監測”等試點,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產業六要素,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為載體,以留底蘊、濃煙火為核心,通過試點項目,實現補短板、強鏈條,推動歷史底蘊與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智慧賦能,“一網統管”。“哪個地方游客太多,需要疏導等問題,可以通過集雲計算中心、展示中心、調度指揮中心於一體的長汀智能運營中心一覽無余”,長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廖連標說,“在縣級‘一網統管’試點的推動下,通過機制創新、運行安全、管理閉環、服務惠民、數據管理等長汀‘智’慧,目前已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目標,開創了長汀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新局面。”

廖連標介紹說,平台運行以來共受理7大類、150小類部件類問題和10大類、183小類事件類問題案件106385件,處置98051件,處置率達92%。搭建智慧橋梁、智慧窨井、智慧路燈等智能化應用平台,配備5332個市政智能感知設備、2766個共享單車智能芯片、13個渣土卡口、113路市容監控、322路環衛監控和10對垃圾分類雲值守監控,實現“全方位感知、全過程智能、全覆蓋服務”的城市管理體系。

這是該縣試點工作實施成效的一個縮影。

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圍繞“前端分類投放、中端分類運輸、末端分類處置”的總體思路,在縣城市建成區建設垃圾分類屋(亭)147座,簡易投放點91個,城區123個公共機構和174個公共場所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縣評估結果為“成效顯著”,並在2023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視頻會議上作經驗交流。更是通過建機制、抓措施、強保障等舉措推動下,進一步鞏固提升省級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縣創建成果,進一步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一江兩岸的水更清了。”居民廖先生感慨地說。這得益於城區污水管網建設試點工作。2024年,該縣實施9個新改造污水管網項目,投資1.9億元,完成新改造污水管網27.057公裡,修復客家母親園至新庄段主管網工程3.5公裡。

數據顯示,該縣其他試點工作全面開花。2022-2024年,該縣實施7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總投資約7500萬元﹔以文化復興推動城市復興的更新樣板,探索老城更新中新老共生、以保促用、城市復興的更新命題,實現縣城補短板、強弱項、美顏值、增活力、高治理﹔打造了兆征路精細化管理街區樣板,練就城市管理“繡花”功夫﹔建設了綜合維度的“碳達峰碳中和”監測平台,實現縣城建筑、基礎設施、產業等領域的用水、用電、用氣數據在線監測、統計分析功能。在綠色農房、既有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能耗監測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採取“房屋保險+設備監測+人工巡查+預警處置”的方式,完成對114幢房屋實施全天候監測和提前預警處置。

點對點服務,助力產業鄉建雙提質

“一年來,在福建省住建廳開展建筑業專項提升發展幫扶指導下,全縣促成長汀25家建筑企業、14家建材企業入庫中建旗下公司分包庫,向長汀一建等多家本地建筑企業分包合同額7000萬元以上,當地採購商砼、砂石等建材1500余萬元。”長汀縣住建局蔡寧峰局長介紹,“這種專項指導針對性更強,正是‘專項點對點、提升更顯著’。”

一年來,在長汀縣開展專項點對點服務不止建筑業,還有閩台合作鄉建鄉創陪伴式服務項目。

在濯田鎮寨頭村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示范樣板村完成了既有建筑整治工作、基礎設施提升工作、惠民公共空間打造工作,為村民提供便利及服務﹔在鐵長鄉、濯田鎮、南山鎮橋下村、大同鎮紅湖村鄉建鄉創項目已完成污水垃圾治理、綠化改善提升、完善景觀設施、規范管理秩序等﹔在策武鎮林田村完成駐村場所對外開放,完成村中微景觀設計及村口、村部公園微景觀建設,完成產業發展土地流轉,土地整理及人參何首烏種植,開展藍染技術教學活動和3類農房改造……

名城帶名村,城鄉融合更緊密

廣東廣州游客林妙娟說,“這些天來閩西長汀觀賞游玩,我覺得長汀之美,美在山水有靈,帶著千年的歷史文脈和氣脈,讓這裡充滿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真可謂龍山有靈性、汀江有氣魄、古城有活力、文化有底蘊,處處皆風景,我一定帶著我們廣州的家人朋友常來長汀走走。”

長汀縣的煙花表演

近日,長汀縣一場“村晚”上的龍燈與煙花表演

長汀縣是福建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個擁有13個國家級傳統村落、4個省級傳統村落,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歷史建筑8批513棟等豐富資源的縣城。一年來,該縣在福建省住建廳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示范項目的指導下,以“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和特色印記”為主線,以活化利用、非遺傳承、展覽體驗為手法,不斷豐富內涵,推動汀州古城特色美食、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文化演藝等旅游業態發展。

城鄉保護,兩翼齊飛。以名城古村流量互補、資源互補、設施互補﹔品牌共建、游線共連、宣傳共推,串聯起多處農文旅融合體驗景點,形成了“三補三共”城村共建資源共享的“長汀模式”。

城鄉融合,同向發力。依托名城效應,統籌沿線名村、傳統村落,形成歷史城區與傳統村落交相輝映的“藍脊紅帶、一核一心三片”的城鄉融合格局。全縣形成了古城引流、鄉鎮驛站、村落落地等串點連線成片的保護利用模式,通過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文化“三駕馬車”同向發力,帶動名城保護到傳統村落全面復興的“大名城”篇章。

引流返流,看頭賺頭。歷史風貌得以保留、留住鄉愁記憶,實現“好看頭”﹔融合藝術、文創、旅游等多業態,促進村民引流返流,增加村民收入,實現“好賺頭”。

福建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的要求,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持續推動資源下沉,總結試點經驗,更好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助力城鄉融合發展。(文/圖 邱有斌)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