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宣和鎮培田村

古村老年食堂,香!(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施 鈺
2025年02月19日09: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早上8點,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宣和鎮的早市上已熱鬧了一陣,兩側攤販吆喝著售賣新鮮蔬菜和肉類。周雪梅停好電動車后,一家家看、一把把選,先比價再付款,不一會兒,手上就多了好幾袋蔬菜。

“今天豇豆挺新鮮,中午做個豇豆炒肉。”周雪梅是宣和鎮培田村老年食堂的負責人。今天正好輪到周雪梅買菜,“我們一般都去本地老農戶那裡挑,菜和肉新鮮便宜,也照顧了老人家生意。”

騎車15分鐘,周雪梅回到培田村。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培田村面山臨水,坐落於連城縣西南部,保存著明清時期修建的客家民居建筑群,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古民居一起保留下來的,還有敬老愛老的優秀傳統。

村后溪畔,柿子綴滿枝頭,萬安橋邊,一幢民居青磚黛瓦,門邊一方菜畦種著芥菜、地瓜,這裡便是村裡的老年食堂。

2018年,為解決村內孤寡、留守老人的用餐問題,培田村的周雪梅等十幾位志願者在社會公益組織的支持下,籌辦老年食堂。本村村民以修代租(即由食堂運營方負責修繕房屋,從村民處獲得一定年限的房屋使用權)提供場地、民政部門下撥修繕資金、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支持電費、愛心人士捐助資金米面……“老年食堂的建立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周雪梅介紹,為保証食堂的正常運營和良好管理,志願者團隊雇了一位炊事員,完善了食堂簡章、炊事員守則以及食堂財務制度,輪流值班採買。

9點,周雪梅把菜搬到廚房,和炊事員一起備菜。周雪梅仔細把豇豆掐頭去尾,一根根撕去豆筋。“村裡很多老人家牙口不好,豆子要處理得仔細,一會還要過水煮一道,炒好后才會軟糯,適合入口。”說話間,周雪梅手上不停。

五花肉燜土豆、燜鴨子肉、炒地瓜葉、紅燒豆腐……食堂入口處的公示牌上,列著周一至周日的菜譜。“食堂供應中餐和晚餐,每餐三菜一湯。65歲以上老人2元一餐,90歲以上老人免費。我們爭取每周每餐都不重復,讓老人們吃飽也吃好。”周雪梅說。

正忙著,70歲的吳日熙阿伯走了進來。“今天和老伙伴約好下幾局象棋。”吳阿伯走進老年食堂的活動室,笑意盈盈。除了下棋,隔壁還有一間茶室供大家喝茶聊天。

“吃飯啦!”忙活到11點半,周雪梅和炊事員把菜端了出來,又去活動室招呼下棋的幾位老人。在餐盤裡打上米飯和菜,盛好湯,周雪梅把一份份飯菜送到老人手中,“今天我炒的,大家嘗嘗會不會咸嘞。”周雪梅笑著問。

“剛好,口味不錯的。”吳阿伯一邊吃一邊回答。他介紹,自己獨居在家,之前每天都要自己做飯,“現在有了老年食堂,輕鬆不少。每天還能和大家聚在一起,生活也豐富了”。

“我的菜裝好了嗎?”75歲的項鬆玉阿婆大步走進來。“早給您打包好了。”周雪梅從后廚拿出項鬆玉一早拿來的飯盒。項阿婆身子骨硬朗,在自家開了一間小店,“這裡便宜、衛生還好吃,平時忙的時候我就提前跟食堂說好,帶飯回店裡吃。”

“今天中午有20多個老人來用餐,晚上還有十幾位。”周雪梅一邊收拾餐盤,一邊介紹,老人們會提前一餐拿來餐票,食堂根據餐票數量准備飯菜,避免浪費。

眼看老人們飯吃得差不多,培田村衛生所村醫吳振昌帶著醫療箱來了,找桌子坐下,為有需要的老人測量血壓。“自從這裡辦了食堂,我們每半年一次的老年人集中體檢就安排在這裡。”吳振昌介紹,村裡有20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老年食堂場地大、桌子多,老人們也熟悉,為集中體檢提供了方便,“縣醫院的下鄉義診活動也會在這兒舉辦”。

“鎮裡和村裡都十分重視老年食堂的運營工作,盡力對接資源,也加強日常食品安全與消防等工作的監督。”宣和鎮工作人員吳春財表示。

“有了大家的幫助,我們現在不愁經費,隻想用心把事情做好。”周雪梅說,團隊會堅持服務下去,“相信古村裡的老年食堂一定會越辦越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9日 16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