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項共通標准已出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福建省共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人民網福州2月21日電 (記者陳藍燕)“讓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認可同一個產品名稱,使用同一份技術標准,落實同一套管理規范,認可同一類治理模式。”2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港澳台辦公室主任劉健男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福建省共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新聞發布會。人民網 陳永整攝
據了解,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印發,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當年11月出台並實施《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若干措施》,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從標准、認証、計量等方面推出“七條措施”,促進規則、規制、管理、標准共通,破除閩台經貿融合技術標准障礙,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一年多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支持和指導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綜合運用標准、合格評定、計量等市場監管工具箱,按照立即見效、積極推動和延伸拓展三個類別,建立工作台賬,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截至目前,在標准方面,按照“共同選定、共同研制、共同比對、共同使用”的工作機制,已累計出台兩岸共通標准285項,覆蓋了電子信息技術、農產品、服務業、新能源等兩岸各具優勢領域,打造“兩岸標准共通服務平台”,共收集29萬多份標准信息,吸納40名台灣專家加入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在認証方面,授權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對在平潭綜合實驗區交易的產品確定試點范圍,採信台灣地區合格評定結果,探索閩台認証採信的路徑。
在計量方面,積極支持海峽兩岸加強計量交流合作,推動建立健全海峽兩岸計量保障體系,支持兩岸綠色低碳融合發展。鼓勵台胞報考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考試,2024年有13名台胞報考,3人取得注冊計量師資格。
經過一年多發展,各項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會上介紹,在產業發展方面,烏龍茶共通標准促進產量增長超過100%。食用菇共通標准促進價格上漲了10%。紡織新材料共通標准促進銷售收入過億。
同時,促進了標准共通。“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廈金同城生活。”在大陸創業的金門同胞許先生,帶他腿腳不便的父親到廈門后,對廈門不少無障礙設施用起來格外熟悉。這得益於“兩岸建筑設計標准共通試點”。台灣同胞參加各類標准、認証和計量工作,更加熟悉大陸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大陸也學習借鑒台灣地區好的做法,兩岸在規則上更加互通,情感上更加融合。
此外,在貿易發展方面,比如國家碳計量中心,幫助兩岸企業共同應對碳關稅貿易壁壘,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閩台認証採信,為貿易往來提供了更多便利。可以說,兩岸標准共通作為“新四通”之一,已經成為兩岸融合互通的橋梁紐帶和技術支撐。
會上介紹,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支持福建率先推行“四共同三採用”的標准共通工作機制,即“共同選題、共同比對、共同研制、共同使用共通標准”和“大陸先進標准台灣採用、台灣先進標准大陸採用、空白領域標准兩岸共同研制採用”。如,福建以兩岸貿易往來密切的茶領域為突破口,組織兩岸茶產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種苗栽培、加工工藝等,科學制定“台式烏龍茶”5個系列標准。同時,台灣地區參與方也在台灣地區進行宣傳、培訓,讓兩岸茶農使用共通標准。據不完全統計,標准實施第二年,漳平台式烏龍茶產量達3300噸,產值16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115%和112%。
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文生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兩岸標准共通,建設完善“兩岸標准共通服務平台”。2025年底前建成完善兩岸標准共通信息和服務平台、福建省WTO/TBT通報咨詢平台和兩岸標准孵化和創新基地,2027年前建成兩岸標准共通展示館、兩岸碳計量公共服務平台和兩岸標准實施驗証基地,將平台打造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兩岸標准共通研究、交流、服務大平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