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用典·一帶一路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在廈門市翔安區舉辦

觀展市民駐足欣賞連環畫作品。李毓琳攝
展覽作品。主辦方供圖
展覽作品。主辦方供圖
“LONGITUDE經度”國際藝術展匯聚28國72位藝術家作品。朱毅力攝
3月15日下午,“學習用典·一帶一路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在廈門超曠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展覽通過精選的近400幅經典連環畫作品,生動詮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據悉,展覽由翔安區委宣傳部、翔安區文旅局、翔安新城片區分指揮部及金海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將持續至4月25日。
展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文化學者和廣大市民參觀。主辦方表示,舉辦“學習用典·一帶一路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既是讓市民游客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原則、理念和成果,也是宣傳展示翔安人民向海而生、乘風破浪、勇闖世界精神風貌的良好契機,更是翔安區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努力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區的生動實踐。
內容形式創新
傳遞時代精神中國故事
走進超曠美術館,一幅幅精美的連環畫作品映入眼帘。它們以生動的畫面和精練的文字,講述著一個個充滿智慧與力量的中國故事。
展覽現場,一幅名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的作品尤為引人注目。該作品由著名畫家朱新昌創作,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場景,再現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張騫的故事不僅是絲綢之路開拓的象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裡程碑。通過這些作品,能深刻感受到中國人民勇於探索、開放包容的精神風貌。
“連環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著時代精神,傳遞著文化聲音。”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匯集了40位藝術家的近400幅作品,涵蓋了從絲綢之路的開拓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等多個主題。
自2019年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學習用典:中國優秀經典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成功舉辦,逐步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本次展覽不僅承襲了連環畫形式的獨特魅力,還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藝術家通過連環畫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將中國經典故事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創作出了一批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性的作品,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系列活動豐富
增強參與感體驗感
展覽中,一幅幅描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風土人情的連環畫作品,讓觀眾仿佛置身於一個多彩的文化世界。從中國的菌草技術在非洲的推廣,到中老鐵路的全線開通﹔從比雷埃夫斯港的繁榮興旺,到中新大學生用鏡頭傳遞夢想……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豐碩成果,更體現了共建國家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和共同願景。
參觀者余女士告訴記者:“本次連環畫的呈現形式十分新穎,老少皆宜。展簽上的注釋,讓我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據介紹,展覽期間,超曠美術館內還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包括藝術講座、互動體驗、現場創作等,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親身參與文化交流和創作。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也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此次展覽不僅是翔安區落實文化自信、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文化合作與交流的實際行動。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廈門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強化其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翔安區始終致力於推動文化產業和藝術發展,特別是通過翔安澳頭這一特色藝術小鎮的打造,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藝術形式。
鏈接
28國72名藝術家作品 齊聚藝術盛宴
3月16日,由北歐當代藝術中心(廈門)與曼谷吞武裡大學藝術與應用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 “LONGITUDE 經度”國際藝術展在廈門翔安澳頭北歐當代藝術中心啟幕。
本次展覽匯聚28國72名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媒介,探討全球經濟、科技流動下的跨文化互動,展期至4月30日。
近年來,翔安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澳頭生態文旅資源開發為抓手,不斷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以“海洋文化+藝術科創”為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展覽所在的北歐藝術中心,正是這一特色品牌的重要載體。為此,主辦方特別邀請11位泰國藝術家來到廈門,駐留翔安澳頭了解當地文化,探索在地材料,與社區多維互動,在作品中展現廈門文化解讀及與閩南文化的對話融合。
“希望能帶更多的藝術家來翔安走走看看,開啟藝術創作之旅。”曼谷吞武裡大學美術與應用藝術學院院長馬泰欣說,通過幾天的走訪參觀,激發出許多創作靈感,也為后續的藝術創作積累素材。他運用了亞克力、木桶、噴漆、盆栽植物等材質,創作了《看似嬉戲:一場低調的表演》作品。
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盛會,也是一場文化交流,展覽回應了全球化時代下文化共生的深刻思考,進一步推動了不同國家藝術家之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彰顯了藝術在跨文化互動中的獨特價值。(記者 曾嫣艷 通訊員 葉曉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