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水有方 DeepSeek賦能福建水利工程建設

近年來,福建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擁抱前沿技術變革,堅持“邊建邊用邊迭代”的理念,借助DeepSeek等AI技術,將傳統治水模式升級為“智”水模式,推動項目建設持續提質升級。
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是福建省有史以來建設調水線路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九龍江北溪水閘改建工程作為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約13億元,主體工程包括南北港攔河閘、上下游翼牆、船閘、魚道、管理區和南北港銜接通道等建筑物,是一座以供水為主,兼顧防洪、航運、生態等綜合功能的大(1)型水閘樞紐工程﹔該工程於2024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並建立線上統一的資源平台,實現對北溪水閘施工期、運行期兩個不同階段管理的提升。
九龍江北溪水閘項目組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總體設計要求,在線上開發了項目管理、智慧工地、數字化交付、運營管理四大業務管理系統,旨在提升工程數字孿生、運行管理信息化及智能決策水平,目前已完成施工期項目管理、智慧工地、數字化交付等業務系統的開發部署,並集成本地化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深度應用於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顯著提升了工程建設階段的知識和數據應用效率與精准度。
九龍江北溪水閘改建工程的線上平台率先引入了DeepSeek-R1通用大模型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持續整合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各類標准規范、技術文檔及成功案例等知識資源,構建出一個即時、精准的知識引擎。當技術人員遇到水資源優化配置、水工結構安全評估等問題時,可通過自然語言提問,系統迅速提供相關知識解答和解決方案建議,顯著提升技術人員解決問題的效率,全面推動水利工程建設技術水平的提升。
在九龍江北溪水閘改建工程的管理過程中,DeepSeek大模型憑借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整合工程進度、物資採購、人員調配等海量工程數據,通過智能分析生成可視化報告,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工程進度,提前察覺潛在工程風險,為管理人員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實現高效的建設質量監督。
在九龍江北溪水閘改建工程的施工現場,項目組通過智能攝像頭識別施工人員、建筑材料和機械設備等資源,可快速定位其位置、狀態和行為動作,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精准的監控,及時捕捉到現場人員的違規行為並予以警告,保障施工安全。AI還能夠對視頻圖像進行連續分析,第一時間監測出工程建設中的環境變化,根據天氣和場地狀況調整施工方案,同時還具備自學習優化能力,隨著數據不斷積累,持續提升識別的精度和效率,為工程建設帶來了更准確、豐富、直觀的智能化管理,確保每一個施工環節都達到高標准要求。
當前,福建水利工程建設通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應用,已逐步實現從傳統經驗驅動向數據智能驅動的轉型,顯著提升了工程管理和建設質量監督的效率與水平。未來,福建水利將向著更加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深化探索AI與水利工程的融合,推動福建水利事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為福建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福建省水利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