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泉州:一手“融合牌”,打造良田好風光

2025年03月19日11:30 |
小字號

眼下,春回大地,稻田返青,走進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黃塘鎮、紫山鎮和晉江市九十九溪流域兩個跨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人們正在播種新的希望,城田共生新畫卷鋪展在閩南大地,自然資源管理改革和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此書寫。

“集碎為整”打造萬畝良田

“黃塘一紫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通過規模化的連片整治建設,打造出一條生態農業產業鏈,展現了美麗的田園風光,也給群眾帶來良好收益。”泉州市惠安縣自然資源局地籍股負責人劉澤偉介紹。

惠安曾因農村土地權屬分割導致耕地碎片化問題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2畝,拋荒和非糧化現象嚴重。2022年9月,國務院賦予泉州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后,惠安黃塘一紫山跨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應運而生。

2023年9月,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和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指導下,惠安啟動黃塘一紫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以全民“共治共享”為理念創新探索政府搭台、企業實施、銀行支撐、鎮村參與的“政企銀”合作模式——政府通過完善整治收益分配機制,探索林地置換、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優化等關鍵政策,打破行政壁壘,優化農業空間布局。同時,完善黃塘溪沿線農田灌溉引水和生態補水系統,著力打造規模化經營現代農業示范片區。國企作為高標准農田連片整治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服務主體,全流程參與土地流轉。銀行方面,借助商業性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優勢,創新整治類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

惠安縣通過“集碎為整”,歸並兩鎮水系沿岸零散耕地,以黃塘溪溪濱慢道串聯12個行政村,連綿良田、潺潺溪流分布慢道兩側,點狀提升沿線生態微景觀,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同時,統籌推進林地修復、廢棄礦山整治修復,構建生態屏障,重塑黃塘溪生態廊道。此外,以“多田套合”梳理各類涉及耕地的項目,整合涉農政策、統籌水利項目建設、構建多元整治資金池,筑牢耕地保護根基。

久久為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在人多地少的東南沿海,農業現代化如何發展?惠安縣的走馬埭通過幾十年的土地整治實踐,給出了答卷。

惠安走馬埭萬畝良田。劉益貴攝

惠安走馬埭萬畝良田。劉益貴攝

走馬埭原來是一片海灘,經過世代圍墾、耕耘、整治,逐漸發展成為連片萬畝的良田。

2024年以來,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走馬埭片區啟動1200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進一步改善項目區的耕作條件。惠安文旅集團作為實施主體,整體流轉農戶耕地,流轉租金比之前提高10%,流轉土地將種植若干特色水稻品種,並結合科技溫室、展示中心等,形成集科技農業技術研發、展示交流、試驗示范生產等功能於一體的科技農業示范片區。

近年來,惠安縣為適應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需求,不斷完善走馬埭片區水利排灌系統、機耕道路、田間林網、地下管灌、節水配套建設。開展林輞溪流域綜合整治,改善農田耕作條件,改良土壤、培育良種,並推行“農企+村集體+農戶”土地流轉集約經營。

“接下來,走馬埭片區將圍繞‘調結構、塑新質、豐鏈條、融兩岸’的整治目標,實現萬畝良田的提質增效,全面打造產加銷貫通、產學研融合、產業園集聚的現代農業產業標杆。”劉澤偉介紹。

城田共生扮靚都市田園

走進晉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田園風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區,一眼望去,閩南鄉村田園風光村落的不遠處便是高樓大廈,城市的便利與田園的詩意在這裡結合。

該項目位於晉江市區,地處九十九溪流域下游,是池店、磁灶、梅嶺和西園4個鎮街的接壤區域,總規劃面積10855畝,區位優越,是一片“城、村、山、水、田”交織區域,也是自然田園生態系統與典型閩南風格村落共存區域。

晉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園風光。劉翼攝

晉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園風光。劉翼攝

過去,項目區內耕地破碎分散,耕地拋荒及非糧化現象嚴重,村庄建設用地低效,道路水系不暢,每逢雨季便是一片窪地。

如今,這裡成為晉江“會呼吸”的城市“綠肺”,越來越多的鳥類來這裡“打卡”“安家”,農場餐廳、精品民宿公益展廳和馬蹄飲品店等與連片農田相映成趣。

晉江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監督專班科員黃麟介紹,依托盤活利用低效用地政策,晉江以更高規格、更系統的方式推進九十九溪流域田園風光項目。在實現“小田”變“大田”的基礎上,創新耕地保護模式,通過對低效建設用地的整理、生態保護修復以及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家園。

據了解,該項目通過整理約350個耕地碎片化圖斑,促使耕地集中連片,農田有效耕作面積從4535畝增加至6200多畝,還騰挪出203畝閑置低效建設土地用於復墾、道路和集合住宅等項目,讓建設用地更加集中高效,實現了土地集約利用與人居環境質量的雙提升。

在推動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同時,該項目積極培育“農業+文化+旅游+體育”等新型業態,打造農業綜合片區品牌,發展涵蓋智慧農業、農田觀光、作物採摘、農耕體驗等多種業態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土地流轉,農民手中的閑置農用地獲得了穩定收入。同時,農業產業園還雇佣周邊種植戶有償耕作,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為農民增收拓寬新路,有力助推鄉村振興。(陳靜瑩)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