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在賡續傳承中煥新出彩——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的“蕉城模式”

2025年03月20日10:52 |
小字號

閩東本土文化與海絲文化在這裡交融發展,傳統建筑與西洋建筑在這裡交相輝映,閩東非物質文化在這裡活態傳承形成典范,古村與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在這裡相互映照……具有獨特地理位置的寧德市蕉城區孕育保存了一大批璀璨、絢麗、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村落,見証著數百年間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不斷交織融合,傳承延續著閩東地區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

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對蕉城而言,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是傳承弘揚“閩東之光”的應有之義,是加快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一環,是統籌城鄉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具體行動。如何真正讓傳統村落煥發新活力?蕉城區用實際行動詮釋何為共建、共享、共治。

統籌共建

保護制度“遍地開花”

2024年立冬時節,蕉城區洪口鄉的村民早早便在自家老宅前晒起了“冬糧”,與往年不同的是,村中古宅不再破敗不堪,而是盡顯古韻古香。小村中,街道干淨整潔,村民們安居樂業,搬個板凳,晒晒太陽,話一話老宅歷史成了“家常便飯”。

村民在自家老宅前晒“冬糧”

村民在自家老宅前晒“冬糧”

在過去幾年裡,蕉城區強化組織領導,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打響傳統村落“保衛戰”,多部門參與成立蕉城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專班,建立“一周一調度”、定期督促通報等常態化工作機制,加速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作。

近年來,蕉城區按照“尊重歷史,修舊如舊,延續文脈,保留特色”的原則,出台《關於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項目使用“工料法”的實施意見》,創新推廣“工料法”,切實加強古厝修繕管理,激發村(居)級組織和村(居)民在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中的主體作用,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提高古厝修繕效率,加快推進保護利用示范項目建設,分步實施、精准發力,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

蕉城區通過編制《蕉城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出台《蕉城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完成25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啟動16個省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進一步構建“區域統籌、分級分類、多元發展”的保護發展格局。同時,完成歷史建筑測繪建檔、保護圖則編制162處,挂牌保護162處,修繕活化153棟歷史建筑,啟動三都鎮、霍童鎮、飛鸞鎮等有關鄉鎮第一批可實施項目24個,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傳承延續閩東歷史文脈,讓古韻的馥郁芬芳歷久彌新,讓群眾看得見過去、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

宣傳發力

“記住鄉愁”深入人心

傳統村落是我國農耕文明的集大成者,集中呈現了鄉村社會的生態、生活、生產形態,內涵豐富。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如何回憶家鄉、記住鄉愁,喚醒更多人對鄉愁的記憶,讓大眾一起參與到蕉城區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的工作中來,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代考題。

“對家鄉的印象停留在小時候。”“許久沒有回過老家了!這幾年感覺更美了,更有味道了!”“不辭辛苦挖掘出很有特色的中國傳統村落!”“願家鄉的兄弟姐妹們都能常回家看看!”“好山好水好村落!”“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的家鄉。”……自蕉城區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示范工作開展以來,作為宣傳報道組工作專班,蕉城區融媒體中心所呈現的作品廣受群眾好評。

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依托“大夢蕉城”全媒體矩陣,始終主動融入,提前謀劃,發動全媒體採編力量持續動態跟蹤報道傳統村落工作進展情況,相繼推出《一眼愛上!蕉城國字號“活化石”久居的中國傳統村落》《在蕉城,有一個深藏了600年的傳統古村,等你來守護》等300多條融媒體產品,全網累計閱讀量超過2000萬﹔策劃拍攝《記住鄉愁》短視頻精品欄目,結合每月節氣,推出《大雪時節,來葉厝村看盡蕉城景,走古官道體驗半部蕉城史》《今日小雪,讓我們走進風情萬種的清新畫卷——赤溪鎮赤溪村》《今日立冬,相約洪口吳峰傳統村落,感受冬日的浪漫與美好》等11期精品短視頻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示了蕉城區傳統村落的風貌和內涵,欄目一經推出,得到群眾廣泛好評,全網流量超過100萬。

活化利用

傳統村落“綻放新顏”

在蕉城區,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利用並駕齊驅,古老的村落正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蕉城區不僅注重傳統村落的靜態保護,更致力於探索其活化利用的新模式,讓這些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村落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在霍童古鎮,古老的街道兩旁,民宿、手工藝品店、特色小吃店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傳統生活。同時,霍童線獅、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這裡得到了傳承與發展,成為古鎮的一大亮點。

在洋中鎮東山村,村民們利用古宅、古民居發展農家樂和民宿,不僅保護了傳統建筑,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村裡還舉辦了農耕文化節、傳統手工藝展示等活動,為游客提供多樣體驗。

霍童線獅表演

霍童線獅表演

蕉城區還積極探索“互聯網+傳統村落”的發展模式,通過電商平台推廣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讓傳統村落的文化資源走出大山,走向全國。“現在,我們的村子不僅保留了古老的風貌,還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洋中東山村的村民陳大爺感慨地說,“這都要歸功於政府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利用。”

“蕉城區高度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統一思想,提高站位,認識到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的重要性,抓住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的寶貴機遇,認識到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傳統村落對於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蕉城區住建局局長賴學越說。

村子越來越美,回鄉的人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蕉城區堅決扛起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區的責任擔當,注重優秀文化傳承和歷史延續,大力探索傳統村落保護活化利用的“蕉城模式”,讓這些傳統村落不僅得到了有效保護,更實現了可持續發展。這些傳統村落正以全新的面貌綻放光彩,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也讓“閩東之光”在更多人的心中閃耀。(文/包小紅 余汕康 圖/蕉城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