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眼

我國科研團隊破解全球茶樹基因組密碼
本報福州電 (記者劉曉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的茶樹基因組研究成果近日在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在線刊發。該研究首次對全球1325份茶樹種質資源進行全基因組深度解析,不僅揭示了茶樹重要農藝和代謝性狀的遺傳基礎,還為茶樹精准育種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數據。
中國是世界上茶樹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關於茶樹的起源、種群分化、品種分類以及關鍵性狀調控基因的研究仍存在諸多空白。研究團隊歷時5年,對全球14個主要產茶國的1325份茶樹種質資源開展全基因組重測序,構建了迄今最全面的茶樹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這項研究提供的豐富基因組數據及基因靶點信息,使茶樹育種有望借鑒馬鈴薯設計育種的成功經驗,借助基因組信息,精准識別性狀相關優勢基因和有害突變位點,通過“趨利避害”原則設計最優雜交組合,快速培育出風味更佳、抗逆性更強、適應范圍更廣的新品種。
我國暗物質直接探測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
本報濟南電 (記者李蕊)記者從煙台大學獲悉: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刊發了煙台大學教授祝斌,北京化工大學教師梁正良,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武雷、博士生蘇亮亮在暗物質直接探測領域的研究成果,標志著我國暗物質直接探測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
祝斌介紹,當暗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固體材料時,會引發材料中的“等離子體共振”,這種“共振”可以被高精度探測器捕捉到,從而直接証明暗物質的存在。基於此,他們提出了一種基於等離子體激元共振增強的新型探測方法,能顯著提升半導體探測器對輕暗物質的靈敏度,尤其適用於被宇宙射線加速的高速度暗物質。團隊構建了融合相對論性暗物質粒子動力學、非相對論性電子多體系統理論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的綜合分析框架,系統揭示了暗物質激發等離激元的微觀過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2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