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進銀城·唱響同安”  主流媒體採風團探訪廈門同安“春日經濟”蓬勃脈動

余乃鎏 陳博
2025年03月22日13: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廈門同翔高新城產業加速集聚,著力打造全國領先、全省標杆的現代新興科技產業新城﹔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力爭早日竣工驗收交付﹔重點花卉種業項目展示最新育種成果,寫照銀城大地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陽春三月,廈門市同安區各行各業鉚足干勁、開足馬力,處處呈現實干爭春的奮進圖景,展開了一幅經濟活力十足、發展動力強勁的畫卷。

3月21日,由同安區委宣傳部主辦的“走進銀城·唱響同安”主題調研採訪之探訪“春日經濟”活動舉行,來自近30家中央駐閩、福建駐廈和廈門本地主流媒體的40余名記者組成採風團,實地探訪同翔高新城片區建設發展及同安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切身感受同安區“春日經濟”及沖刺一季度“開門紅”的蓬勃脈動。

採風團參訪同翔高新城指揮部展廳。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採風團參訪同翔高新城指揮部展廳。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位於廈門東北部的同翔高新城是採風團行程第一站。新城由同安、翔安兩個片區組成,規劃總面積約49.5平方公裡。其中,同安片區規劃用地面積約36.9平方公裡,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規劃專精特新產業園,集聚一批制造業“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同翔高新城片區欣欣向榮,每年至少一個百億級產業項目落地。”在同翔高新城片區指揮部展廳,指揮部投資促進部負責人介紹,目前片區已開發面積約22.6平方公裡(其中工業用地約12平方公裡),累計完成固投約1700億元,2022年以來,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500億元,百億級產業項目達8個。其中,中創新航、廈門新能安、廈門時代、海辰儲能等落戶同安片區,形成國內業界矚目的廈門新能源產業集群,“預計到2027年底,整個同翔高新城片區開發面積超30平方公裡,佔可開發面積超八成﹔將形成新能源、電子信息2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億產業集群,當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2500億元。”

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加快以產興城、產城融合。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加快以產興城、產城融合。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不僅如此,同翔高新城近年來建設不斷提速,其中,去年片區即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約700億元、同比增長45%,推動新能安二期、施耐德工業園、國家電化學儲能系統等15個產業項目開工,推動新能安一期、廈門時代一期、瀚天天成、三優光電等7個產業項目竣工,並推動新厝安置房一期、鴻漸九年一貫制學校等27個配套項目開工以及內垵大道(溪東路至蓮溪段)工程、東寮一期場平工程等17個配套項目竣工。

“正按照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發展定位和組團發展、功能互補的發展路徑,全面構建生態成網、生產成鏈、生活成組的空間交匯融合體系,以不低於島內的標准一體推進產、城、人、境等元素深度融合的綜合服務、先進制造、產業配套、健康生活、生態休閑等五大組團建設,致力於成為廈門市高端制造集聚區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增長極,未來城市規劃生活人口約20萬人,著力打造全國領先、全省標杆的現代新興科技產業新城。”該負責人說。

建設中的蘇頌天文館。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建設中的蘇頌天文館。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採風團行程第二站是蘇頌天文館。這個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作為華東南地區重要的文化科普設施,自規劃之初就備受關注。其建設定位為“中國一流、地域特色鮮明”集科普展覽、天文觀測、天文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天文館,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廈門科普場館體系,打造廈門新地標,建成為“全國建筑面積最大天文館”。

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抓緊建設進度發條,力爭實現明年6月前驗收交付目標。”蘇頌天文館承建單位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館建設用地面積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包含3個館區、多功能天象球幕廳及科普服務區、公共服務區、業務研究區及地下車庫等配套設施。其中,3個混凝土結構館區已於去年9月完成結構封頂,網殼鋼結構的天象球幕廳是天文館核心展館,3月20日剛完成吊裝及焊接正式封頂,目前正在進行“懸浮球、莫比烏斯環”鋼結構及幕牆施工,隨后將開展內部裝修和布展工作,力爭今年年底完成裝飾裝修施工,2026年5月竣工驗收。

採風團了解蘇頌天文館建設進度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採風團了解蘇頌天文館建設進度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同安區是廈門“三農”工作的主戰場,近年來大力推進閩台農業融合發展和現代農業集群發展並取得良好成效……作為該區的農業重鎮,五顯鎮在現代農業這張廣闊的版圖上碩果累累、全面開花。位於五顯鎮四林村的和鳴花卉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蝴蝶蘭種苗供應基地,也是採風團此行的第三站。

蝴蝶蘭基地內,不同品種的蝴蝶蘭爭奇斗艷。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蝴蝶蘭基地內,不同品種的蝴蝶蘭爭奇斗艷。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不同品種的蝴蝶蘭爭奇斗艷,枝頭上的花朵如“蝴蝶”翩翩起舞……走進基地,猶如進入花的海洋,展位擺放著眾多研發上市的新品種蝴蝶蘭——就在一個月前,這裡舉辦了一場蝴蝶蘭新品種展示會,展出和鳴花卉近兩年最新育種成果,包括已完成測試品種200個和當年新育出的實生苗個體1000個,吸引了逾3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種植戶以及世界各地的從業人員、專家。

四林村負責人介紹蝴蝶蘭基地等現代農業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等情況。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四林村負責人介紹蝴蝶蘭基地等現代農業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等情況。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國內市場份額,成品蝴蝶蘭花卉銷售近年約在15%至30%之間,蝴蝶蘭種苗銷售佔比高達七成。”四林村黨總支書記葉大柱介紹,和鳴花卉蝴蝶蘭基地是同安區2022年招商引資的重點花卉種業項目,項目佔地110.8畝,分兩期建設,建成后將具備種質資源庫、研發育種、種苗馴化、栽培出口、成品蝴蝶蘭花卉等專業功能,年產值可達2億元,有望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蝴蝶蘭創新與產業化示范基地,助力同安區乃至廈門市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基地是四林村田園綜合體重點項目之一,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帶動百名村民就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35萬元,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雙增收,成為助力同安鄉村振興的代表性現代農業產業項目。”

明溪村黃花風鈴木種植基地內,盛放的黃花如金色風鈴挂滿枝頭。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明溪村黃花風鈴木種植基地內,盛放的黃花如金色風鈴挂滿枝頭。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採風團此行的最后一個目的地,是臨近四林村的明溪村后燒自然村。在該村的黃花風鈴木種植基地,黃花風鈴木已進入盛花期,盛放的黃花如金色風鈴挂滿枝頭,吸引許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拍照。該村黃花風鈴木的種植面積約10畝,隨著引流成效漸顯,村裡緊抓流量機遇,進一步完善停車場、餐飲服務等旅游配套設施,致力於將黃花風鈴木打造成明溪村的一張旅游名片,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