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看福州長樂這個鎮如何玩轉“銀發經濟+農文旅”

晨曦初露,翠綠的山巒輕擁著錯落有致的村落,清澈溪流繞村而過,兩旁郁郁蔥蔥的田野上盤旋著白鷺,一派和諧共生的田園風光展現在眼前。精心修繕的古朴民居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既保留了鄉村的原始風貌,又融入了現代生活的便捷與舒適……在福州市長樂區鶴上鎮,一幅幅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鶴上鎮主動融入新區新城建設,以城鄉融合發展為核心引擎,統籌推進組織融合、產業融合、治理融合,不僅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更在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基礎上,巧妙融入文旅元素,不斷繪就全域鄉村振興新畫卷,持續擦亮“一生長樂”幸福品牌。
鶴上鎮的鄉村間,白鷺在水面上盤旋。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綠水青山繪新圖,鄉村振興譜華章
古朴民居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山林茶果落在晨曦暮色之中,漫步在東平村,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水車悠悠地轉動,吟唱著歲月的故事,清澈的水流在木槽中歡快跳躍,不遠處的休閑農業採摘園內,每一顆成熟的果實都蘊藏著甜蜜滋味。游客在山水中盡享悠閑時光,體會風土人情,鐫刻鄉愁、鄉味、鄉韻和鄉情。
當夜幕降臨,東平村又換上了另一副迷人的面貌:燈火闌珊處,村民圍坐一起,或品茶談天,或歡聲笑語,享受著這份田園間的寧靜與和諧。
美麗鄉村成“網紅”,好風景帶來好“錢”景。隨著東平村以有機農業、農耕研學、家風文化、紅船精神及鄉村人居生活為特色,發展出的生態休閑研學農旅產業不斷興旺,村集體也增收不少。“蓮柄港河道休閑釣魚台、紅船碼頭等鄉村振興項目將串聯起東平、大厝、白眉三個村的景點,相信這條鄉村旅游線路的打造,將會讓東平村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好。”東平村相關負責人說。
將鄉村振興項目串點成線,打造鄉村旅游線路
如今,在鶴上鎮,像東平村一樣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串點成線,城鄉融合發展蓬勃推進,城市的現代氣息與鄉村的質朴魅力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和諧美好的新畫卷,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與希望,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這些年,鶴上鎮通過組織融合,不斷建強鄉村振興“主心骨”,積極指導各村與企業、學校、區直機關等黨組織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推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此外,為了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鶴上鎮還加強村級“一肩挑”帶頭人培育和干部能力建設,結合“建強堡壘”專項行動,在各村開展3場“比學亮晒”活動,設置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工作榜單,以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評比對象,通過亮任務、晒成效、比實績,全面提升村干部履職能力,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銀發經濟添活力,文旅融合促發展
一輛接一輛旅游接送車駛入停車場,一群又一群背著背包的中老年游客成群結隊游歷在各個景點,上午10點,鶴上鎮新覽村的招賢裡鄉廚館外便熱鬧起來,鄉廚館負責人陳振錦正在熱情地招呼“銀發族”游客,短暫地集合后,大家坐上觀光車前往九頭馬古民居。
“今天我是帶著老同學一起來的,逛逛景點再品嘗一下長樂特色美食,有吃有喝有玩,真的很不錯,下次我還要來。”陳依伯說,幾年前他來這裡游玩,由於配套服務還不完善,還需要自己帶干糧,現在這裡不僅“大變樣”,還成了“網紅”打卡地,暢游其間很是愜意。
去年以來,鶴上鎮通過開發老年旅游市場、豐富鄉村文旅產品等措施,不斷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不僅滿足了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除了引進“鄉廚館”“逍遙山庄民宿”等項目,鶴上鎮還通過盤活閑置廠房、創建文化創意園等措施,讓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2024年鶴上鎮22個村中有20個村村財收入均超過20萬元。
“銀發經濟”火熱出圈,蔬菜瓜果借勢打響品牌。不少游客在游玩之余還會購買一些當地的特產,新覽村的白蘑菇、岐陽村的番薯和水果因價格優惠、品質上乘成為游客的“新寵”,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同時,鶴上鎮青橋村還大力挖掘“甘薯之父”陳振龍等文化資源,聯合農業專業合作社推出“青橋三寶”禮盒產品,發展“農業+研學游”,打造“龍泉佛手”“東平果蔬”等特色鄉村品牌。
游客在鶴上鎮鄉間游覽
目前,該鎮共開發農文旅產品6項,以農文旅融合助力全域鄉村振興。
在現代產業方面,鶴上鎮積極融入福州新區建設,加快鶴上商貿物流園、福州地鐵智慧園等園區建設,有效增強發展后勁。把握“農業強鎮”定位,以建設國家農業強鎮為契機,重點實施欽農、榮端等設施農業5G物流網改造,加快聚泉醬油及冷凍項目建設,提升農業發展水平。
三問於民踐初心,擘畫發展新藍圖
“這些古建筑是我們村民的寶貝,看著它們被保護和開發,現在越來越多游客來參觀,我們打心底裡高興。”看著一批批前來游玩的游客,村民李大爺心裡很是感動。
為了深入了解村民對於九頭馬古民居周邊古建筑開發的期望和需求,鶴上鎮深入踐行“三問於民”工作法,認真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召開6場座談會,入戶發放問卷,保護開發方案獲得123戶、92.4%涉遷群眾的支持與理解。專家們對古建筑的保護和開發提出了專業建議,而村民代表則從自身角度出發,提出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和想法,在各方的助力下,如今,九頭馬古民居已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據了解,為深入挖掘轄區自然風光、歷史人文等資源優勢,鶴上鎮堅持“全面鋪開、突出特色、以點帶面、全域推進”工作思路,以“新覽”“旒峰”“青橋”“沙京”四大特色板塊為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梯次培育”,目前已形成新覽、東平、白眉、青橋等4個示范村“先行帶動”,大架、桃坑等8個村“積極跟進”,峰陳、大厝等10個村“起步實施”的格局。
游客參觀古建筑
鄉村振興工作要想做得好,搭好“民聲直通車”是關鍵——針對轄區特殊群體、重點項目多等問題,建成全區首個鎮級多元服務中心,升級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區級人大代表之家及政協聯絡點﹔東平村依托萬年青服務平台,創新實踐“多網合一”管理模式,為群眾提供多元化服務﹔白眉村、新覽村探索實行“五社聯動”治理模式,盤活村民人才“棋子”,黨風帶民風效應明顯……
隨著群眾訴求渠道不斷暢通,轄區愈加安定穩定,鶴上鎮執好“三問於民”的“初心之筆”,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中把群眾反映的訴求找出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用起來、把群眾滿意的標准立起來,真正交出改革惠民的優異“答卷”。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優勢、做強特色,敢想、敢闖、敢試、敢冒,加快推動全域鄉村振興,為建設現代化新興港口城市貢獻鶴上力量。”鶴上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王至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