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十年間,福州不動產登記發生了哪些變化?

2025年03月30日10:35 |
小字號

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施行暨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証書頒發。福州市按照統一部署,市縣兩級陸續完成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設立、職責整合、人員劃轉等工作,實現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程序、登記信息平台“四統一”,共有10家登記機構、14個大廳、193個窗口、765人的登記隊伍,累計頒發不動產權証書290萬本、不動產証明287萬份。

十年來,福州市不斷加強數字化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工作,持續改革創新,打造“便利不動產登記”。2019—2020年,連續2年福州市登記財產指標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營商環境評價,被列為全國標杆城市。2019—2024年,連續6年福州市登記財產指標被列為福建省營商環境評價標杆城市。2019—2023年,連續6次不動產登記經驗做法被自然資源部總結推廣。32項創新舉措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省人民政府等推廣。

十年間,福州不動產登記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分散辦到統一。辦房、地、林、海由分散的不同部門到統一登記,無需多次申請、多頭領証。整合登記、交易職能,推行住房信息查詢、交易管理、計繳稅費、不動產登記“四合一”辦証模式,98.7%不動產登記業務實現“最多跑一趟”。全省率先上線全市統一登記交易信息平台,採用一套應用程序、一套數據庫、一套業務辦理標准,推進全市域登記交易業務數字化轉型。

從現場辦到線上辦。在全國率先推出“外網提交,內網審核”的“網上辦事福州模式”,開啟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全面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檔案資料、圖紙、電子權証線上查詢、可視化地籍圖線上隨時“查房看地”、支持加蓋電子印章生成查詢結果。建立多渠道查詢體系,按照不同查詢主體,賦予不同查詢權限,對於公檢法、教育、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賦予“不見面”查詢權限。

從人工辦到自動辦。搭建系統直連平台,不動產登記業務系統與金融信貸系統互聯互通,申請貸款時即可同步辦理抵押登記。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自動匹配、規則校驗等,實現抵押登記全程“不見面”“秒批秒辦”。抵押登記3分鐘內,抵押注銷登記10秒左右即時辦結。在全省率先推出“二手房交易過戶全鏈條智能網辦”模式,實現二手房轉移登記涉及的房源挂牌、房源核驗、合同網簽、檔案查詢、購房資格審查、產權過戶登記、計稅繳稅、計費繳費、供水、供電、燃氣、廣電網絡、公積金提取等13個事項,1次申請,全部線上辦結。建立不動產查控直聯機制,通過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和法院查控系統直連,深化司法協作,實現線上實時查控,提高不動產處置效率,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及時有效實現。

從多件事到一件事。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水、電、氣、廣電網絡、公証、公積金等民生業務聯動辦理,實現“一手房購房一件事”“二手房一件事”“房產繼承一件事”“住房公積金貸款一件事”等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涉及銀行抵押貸款的“帶押過戶”新模式,在“帶押”情況下完成轉移登記、買方新的抵押登記、賣方原抵押注銷等多個辦理環節。按照“一件事”的標准,對同一標的,涉及不同申請人,但關聯密切的前后不同業務合並辦理,包括將二手房轉移登記與抵押、解押、抵押變更、土地劃撥轉出讓,新建商品房轉移登記與抵押預告轉本登記等合並辦理。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成立不動產登記上門服務便民隊,為重症患者、無法遠距離行動人士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對已到實體大廳行動不便的辦事群眾,設置特需服務窗口,實行“專窗綠色通道”服務。推出全流程跟蹤服務機制,開設企業服務大廳,實行開發項目“1+N”集成服務,推進“交地、開盤雙同步”工作,開展常態化進企業進園區服務,即時響應企業需求。探索古厝辦証,化解古厝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出台《福州古厝不動產權証辦理工作指引》《福州市房產與規劃建筑面積測算技術規程》,明確古厝面積計算規則、消防設計導則等,推動古厝資產盤活利用。(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