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匠心點亮城市地標  上杭縣東門大橋順利建成並實現通車

2025年03月31日12:3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3月30日,由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設計牽頭承建的EPC項目(含勘察、設計、施工、監測、檢測)——上杭縣東門大橋順利建成並實現通車。歷經500余天,這座承載著老區人民期盼的民生之橋橫跨汀江,成為串聯城鄉發展的金色紐帶。

通車儀式現場

通車儀式現場

作為上杭縣2023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和突出抓好的1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東門大橋不僅是連接上杭縣東南片區9個鄉鎮的核心通道,也是南崗省級工業園區、縣行政服務中心等單位直通縣城的關鍵節點。項目採用EPC模式實施,線路全長944米,雙向六車道。主橋由兩側53米邊跨和150米中跨組成,引橋為現澆簡支箱梁,橋梁全長300米,梁段寬40米,設計時速50公裡/小時,連接線道路長644米。建設過程中,團隊攻克異形鋼結構定位、汛期施工等多項技術難關,最終提前42天完成建設任務。

東門大橋

據介紹,東門大橋主橋的結構設計極具創新性,由兩邊跨斜腿“V”型鋼構框架體系及中跨鋼箱拱組成,造型新穎且復雜。主橋總用鋼量達3710余噸,異形鋼結構空間定位精度要求高且鋼結構受溫度、濕度影響變化大。

工程團隊運用“BIM建模+無人機貼近報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虛擬預拼接技術”三位一體智慧建造體系,實現了對節段形變誤差的精准控制,成功攻克了異形構件三維空間精准定位的難題,讓鋼結構構件在空中“生長”出精准的弧線。

東門大橋。肖韓攝

東門大橋

在施工期間,項目遭遇了七次洪水侵襲,導致正常施工中斷,並引發了機械故障、泥沙淤積等一系列復雜問題。面對諸多困難,項目團隊以高度的責任感與專業精神,通過積極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動態調整資源配置,強化內部溝通協作,保質保量完成既定目標。

“我們要像鋼箱梁一樣正直,像主拱肋一樣厚實,像吊杆一樣擔當,像水平系杆一樣堅持。”項目設計負責人肖登峰如是強調。

夜色中的東門大橋。肖韓攝

夜色中的東門大橋

東門大橋還將客家文化注入現代橋梁美學,中承式提籃拱造型取意客家人“納福聚祥”傳統,夜景照明系統通過智能控制呈現動態光影。主拱34組吊杆如琴弦垂落,與江風共振,為現代工程注入詩意美學。

大橋以百年防洪標准守護兩岸,通航孔淨跨32米,兼顧50噸貨輪通行與皮劃艇訓練需求,實現“大船揚帆、小舟戲水”的和諧場景。

項目投用后將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增強交通輻射效能,加速東南片區與縣城資源互通,為工業物流及人員流動提供高效支撐,全面助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文/肖韓 圖/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