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藝之筆 描繪“閩東之光”

春日的陽光漫過青磚黛瓦,一曲畬家歌謠宛轉悠揚﹔海岸的暖風悄悄潛入,述說著大海和土地的眷戀﹔街巷的煙火繞過百姓舞台,文藝芬芳在市井生活中悄然綻放……
寧德,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擁的美麗城市,兼具山的風情、海的魅力,域內紅色文化、畬族文化、廊橋文化、海洋文化、信俗文化等異彩紛呈,交織成延續千年的璀璨文脈。
近些年,寧德市文聯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積極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通過搭平台、出精品、樹品牌、育人才等方式,持續激活文藝工作“一池春水”,讓文藝之花處處盛開。
文化惠民聚民心
“多謝老師們,這對聯上的字跡筆鋒剛勁、瀟洒飄逸,我打算把它郵寄到國外去,讓外國朋友也能領略到咱們中國書法和傳統文化的魅力。”1月17日,在東僑開發區湖濱社區題贈春聯現場,一名市民自豪地說。
送福送春聯,辦書畫、剪紙作品展……今年春節期間,寧德文聯系統攜手多部門精心舉辦了各類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既傳承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豐富了轄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歡迎。
“福海揚帆 福行天下”福建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書寫春聯文藝志願服務活動
文藝從基層中來,到群眾中去。近年來,寧德市文聯持續強化為民導向,團結引領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廣泛開展文藝惠民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小切口、大情懷,服務百姓文化生活,讓文藝之花為百姓綻放。
接地氣方能聚民心。寧德市文聯連續多年開展“百支文藝小分隊下基層送文化”活動,先后組建近600支文藝小分隊深入基層,開展音舞匯演、電影展播、書畫展覽、燈謎展猜等志願服務,推動優質文藝資源直達基層,持續滿足基層群眾文藝需求,並形成長效機制和常態模式,惠及群眾數十萬人(次)。其中,“萬福進萬家”義寫春聯活動形成固定品牌,深受群眾好評﹔周寧縣“歲月年輪”敬老攝影志願服務活動獲評福建省學雷鋒志願服務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與此同時,寧德市文聯還積極搭建文藝陣地。創建市文藝交流基地,打造了“閩東之光”寧德文藝名家大講堂、“藝趣·藝品”分享會、“壹號藝術空間”系列品牌,累計舉辦惠民活動300多場次,並建成壽寧縣含溪紅色文化創作交流中心等17個省級基層文藝陣地,在閩東畬族木雕藝術創作交流基地開辟線上藝術交流渠道,舉辦“大學生周末課堂”等活動,回應群眾精神文化所需。
此外,寧德市文聯還積極深化“互聯網+文藝”建設,辦好《寧德文藝》機關刊物,開辟“寧德文藝”專題網頁,創建“寧德文藝界”微信公眾號,搭建市文聯與文藝家、文藝愛好者、市民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梁,推動優秀文藝作品和信息多渠道傳播、多平台展示、多終端推送。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市文聯還持續凝聚文藝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圍繞基層群眾需求開展幫扶活動,幫助蕉城澳坪、黃柏、石墩等村,編印《作家筆下的虎貝》《扶貧路上》以及畫冊《紅色印記》《鳳舞古村》等文學作品集,以文藝形式宣傳特色文化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
文化精品鑄匠心
近日,由寧德市文聯策劃編輯的詩文集《海神的花園》由海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進一步展現了寧德的海洋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
新時代新征程,如何將“閩東之光”傳播開去?寧德市文聯在堅持為民導向,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服務的同時,持續出精品、出人才、創品牌,用更多時代精品力作推動文化繁榮。
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寧德市文聯健全文藝精品創作激勵機制,與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財政局等單位聯合印發《寧德市文藝精品獎勵辦法(試行)》,持續開展文藝創作扶持評選活動,成效日益彰顯﹔制定《關於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試行)》,堅持把文藝人才特別是青年文藝人才培養放在突出位置,在採風創作、教育培訓、扶持激勵、宣傳推介、參賽參展等方面為中青年文藝骨干提供機會,幫助他們成長進步,並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文藝家加入上級協會,壯大文藝人才隊伍。
萬裡海疆·中國百名油畫家主題作品展
此外,寧德市文聯還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一方面積極舉辦萬裡海疆·中國百名油畫家主題作品展福建寧德採風創作活動、福建美協英才計劃暨文藝骨干人才培訓班、寧德漆畫研學班等活動,邀請高層次文藝工作者來到寧德交流,助力閩東培育文藝人才,創作精品佳作。另一方面,積極組織人才赴湖南、貴州、寧夏等地異地交流,汲取先進經驗,積累創作素材。
近些年,寧德文藝界喜訊頻傳,文化創新發展之風吹遍閩東,新生力量不斷涌現:歌曲《新路》入選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歷史劇《破密》登陸央視八套﹔動畫片《寧德山海奇遇記——藍色牧場》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4年重點動畫項目﹔話劇《樹魂》榮獲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歌劇《鸞峰橋》進京展演﹔短視頻《銀花朵朵》獲2023年亞洲短視頻大賽最佳短視頻獎﹔剪紙長卷《血汗鑄輝煌》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網絡小說《仙帝歸來》及同名改編作品在全網點擊量上百億,網絡小說《裝腔啟示錄》《這裡沒有善男信女》被多家一線影視公司改編成影視作品……閩東文藝界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全市文藝界推陳出新、薪火相傳的格局進一步形成。
文藝品牌樹形象
3月21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福建省文聯、寧德市委宣傳部、福安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福建“全家福安”富春詩會在福安舉行,省內外著名詩人、學者等齊聚於此,共話詩歌篇章。
閩東文藝,繁花似錦,文藝品牌乘風傳萬裡。這些年,寧德持續突出地域特色,推動“閩東詩群”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我們充分利用‘閩東詩群’的重要影響力,持續開展有聲有色的文藝活動,推出文質兼美的詩歌作品,閩東詩歌的深厚底蘊得以充分展現。”寧德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湯養宗、葉玉琳、劉偉雄、謝宜興等詩人為代表的“閩東詩群”逐漸發展壯大,在中國詩壇廣受關注,成為閩東特色文化品牌之一。
依托“閩東詩群”文學品牌,寧德與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福建省文聯等單位在北京舉辦“閩東詩群”研討會,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和“青春霞浦·詩歌海岸”第36屆青春詩會、“青春回眸·寧德詩會”等極具影響力的詩歌品牌活動,吸引了全國眾多優秀詩人、評論家聚焦閩東海洋文化,推動“海洋詩會”“中國詩歌之鄉”永久落戶霞浦。
第三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
30多年來,“閩東詩群”詩人們筆耕不輟,創作了大批精品力作,謳歌時代、贊美家鄉、熱愛生活、感悟人生,累計出版個人詩集近百部,數千件詩歌作品入選全國各類權威詩歌年選,並在全國、全省各類文學評比中頻頻獲獎。寧德市文聯編輯出版《新世紀閩東詩群作品卷》《新世紀閩東詩群評論卷》《詩耀閩東——新時代閩東詩群五年詩選》等詩歌叢書,展現“閩東詩群”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組織撰寫文學評論集《當代“閩東詩群”研究》,以評論形式提升“閩東詩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閩東詩群”的影響下,“閩派詩歌”薪火相傳,“詩歌牽兩岸 親情動丹灣”詩歌朗誦會、書香寧德全民閱讀月“春天復活”朗誦會、楊家溪之夏“大地的女兒”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競相開展,詩歌進社區、進校園蔚然成風。
砥礪前行,未來可期。“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用生動鮮活的文藝創作,大力弘揚‘閩東之光’,答好‘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要答卷,展示寧德文藝新氣象,鑄就寧德文藝新輝煌。”寧德市文聯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陳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