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智算中心投入試運行  廈門市思明區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5年04月02日15: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4月2日電 近日,作為廈門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賦能核心基礎設施的思明智算中心投入試運行,正式向社會提供算力服務,意味著思明區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據悉,思明智算中心旨在通過政企聯動、資源賦能的聯建聯運模式,共享算力網絡,致力於服務思明並輻射全國,提供低時延、高可靠的算力服務。此次投入試運行的思明智算中心,構架起320P智能算力集群——20台高性能服務器,搭載160塊頂級算力卡,專攻大模型訓練與復雜場景優化,而4台推理服務器實時響應,支撐各類低時延場景應用﹔同時,其提供強大算力支撐,高效應對深度學習、大模型訓練等復雜任務,並以“一元多芯”異構平台,可支持多元算力協同調度,適配政務、金融、醫療、制造等多領域需求,有助於企業突破研發瓶頸,“涵蓋智算底座、大模型調度、數據要素加工、統一運維等,實現從數據存儲、算法開發到模型訓練的全流程支撐,可賦能智慧政務、智慧制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前沿領域。”

近日投入試運行的思明智算中心。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投入試運行的思明智算中心。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優先服務本地,轄區軟信企業享受算力優先調配,剩余資源全網開放……”工作人員介紹,思明智算中心有助於帶動區域AI核心產業規模進入“加速模式”,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助力該區成為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創新高地與生態標杆,“誠邀AI企業、科研機構、數字化轉型先鋒入駐,共筑智能生態圈”,且入駐企業最高可享市區兩級政府專項60%算力補貼,實現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技術落地。

其實,建設思明智算中心是思明區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著眼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建設“產業集約、技術密集、要素聚合”的都市科創區並取得良好成效。

坐落於思明區的廈門軟件園一期近年來吸引眾多人工智能平台、企業進駐。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坐落於思明區的廈門軟件園一期近年來吸引眾多人工智能平台、企業進駐。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家級智庫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下屬研究機構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賽迪創新百強區(2025)”榜單中,思明區位列全國第30名,比上一次進步一名,這也是該區連續5年上榜,顯示出思明區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的矚目成效。

數據顯示,近年來,思明區緊密銜接和服務廈門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形成軟件信息、旅游會展等千億產業鏈群,商貿業規模突破萬億。其中2024年,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9595件、居全市第一,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90件、增長12.6%,為全市平均水平的1.48倍、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新培育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家企業入圍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全年國內專利授權量5784件(含發明專利授權量195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59件)﹔截至當年11月,全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90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

位於思明區的廈門軟件園二期科技創新型企業集聚。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位於思明區的廈門軟件園二期科技創新型企業集聚。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一系列亮眼成績來自思明區大力實施“抓創新載體建設、抓創新主體培育、抓創新成果轉化、抓創新產業發展、抓創新人才培養”等舉措。僅在2024年,該區在力抓創新載體建設方面,先后落地百度飛槳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廈門科創中心等9個創新平台,並支持企業整合自身創新資源,打造建設各類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產業創新機構80余個﹔在力抓創新主體培育方面,出台10項科技創新政策,扶持以軟件信息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區規上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突破30億元﹔在力抓創新產業發展方面,聚焦“數實融合”機制改革,在推動智慧城市智能系統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的同時,積極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等發展生態,在全市率先啟動建設算力規模320P的智算中心,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

思明區吸引了一批創新平台紛紛落戶,圖為百度飛槳人工智能賦能中心。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思明區吸引了一批創新平台紛紛落戶。圖為百度飛槳人工智能賦能中心。思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不斷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打造全市科技創新首善之區,用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思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廈門市數字經濟主陣地,該區在積極融入全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持續推動主導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同時,正搶抓人工智能賽道,加快建設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搭建平台生態體系、加速創新要素聚集,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孵化園、數智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省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緊抓人工智能產業風口,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實現全區產業跨越式提升發展,不懈為廈門高質量發展貢獻思明力量。”(余乃鎏 陳博 薛曉瑩)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