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將玉帶換新顏 福清龍江中下游溯源清淤一號工程開工

福建省福清市龍江中下游溯源清淤一號工程近日正式開工,標志著龍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進入新的階段。作為福清“母親河”整治的“最后一公裡”,該工程將集中解決中央大道至入海口5.65公裡河段的人為圍河佔灘、主流擺動、灘洲淤積等歷史頑疾,重塑河道歷史岸線,暢通行洪通道與生態空間,最終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
龍江干流全長35.5公裡,流域面積達474平方公裡,包括龍江干流和太城溪、虎溪、大北溪、關溪等4條支流,覆蓋福清10個鎮街約60萬人口,承載著城市防洪排澇、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多重功能。2021年以來,圍繞龍江流域綜合整治,福清市形成了一整套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的完整路徑並取得修復成果: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保質等系統性項目,做到“五個全覆蓋”,即水面水環境全覆蓋、步道全覆蓋、公園全覆蓋、水質治理全覆蓋、水安全達標治理全覆蓋。但中下游河段因長期人為侵佔和自然淤積,成為制約整體生態效益的關鍵短板。
龍江流域綜合治理成效。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為永葆龍江的生機活力,實現城市與水的和諧發展,福清市啟動了龍江中下游溯源清淤一號工程,通過實施退養還灘、塘埂拆除、彎道修復、常態化清淤、生態修復五大工程,不斷提升龍江流域綜合整治效益,切實構筑可持續發展綠色屏障。
據悉,退養還灘工程將全面摸排歷史岸線侵佔情況,進行系統性清退,並同步開展排污口溯源整治,還原上世紀八十年代龍江岸線,實現入江水質源頭淨化﹔塘埂拆除工程將以歷史岸線為界,分段拆除堤外塘埂,重塑灘地地形。拆除后河道寬度將從現在的不足百米拓展至160-300米,顯著提升行洪能力﹔彎道修復工程針對擬建福民大道附近的700米彎曲河道,實施流態優化工程,將河床寬度統一至240米,消除汛期水流對堤岸的沖擊隱患﹔常態化清淤工程將採用絞吸船工藝實施底泥清理,並就近建設淤泥消納場。水利部門同步謀劃常態化清淤服務項目,形成長效維護機制﹔清淤后的灘地將實施生態護岸、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工程,打造親水休閑空間。
龍江流域水清岸綠。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龍江中下游溯源清淤一號工程創新採用了“岸上岸下統籌、工程生態並重”的治理模式。跨部門協作、全周期管理,從前期摸排、中期施工到后期維護,福清市各相關部門形成治理合力,建立起智慧水務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水質、流量等關鍵指標,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岸線為基准,結合現代GIS技術精准還原河道形態,兼顧了歷史風貌與防洪需求。
福清市河長辦工作人員趙心表示,作為福清“東進南下”戰略的重要生態支撐,龍江中下游溯源清淤一號工程將龍江河道行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標准。此外,通過恢復歷史岸線釋放城市空間,為東部新城建設提供濱水活力帶,帶動文旅、商業等產業迎來新升級。
隨著工程機械的轟鳴聲響徹龍江兩岸,這條承載千年玉融文明的“生態玉帶”,正以科學治理的筆觸續寫人水和諧的新篇章。(王元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