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耗材節約12.1億元、公立醫院門急診費用穩中有降……福州因地制宜醫改實踐惠民生

人民網福州4月2日電 (謝星宇、實習生蔡燁雯)“結合省會城市實際,我們因地制宜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推深做實福州醫改實踐,積極開辟醫改‘新賽道’。”2日,在福建省衛健委召開的“推動醫改爭先創優,聚力建設‘健康福建’”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福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鐘志華詳細介紹了福州深入學習推廣“三明經驗”,推動省會城市醫改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
發布會現場。福建省衛健委供圖
據介紹,近年來福州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入開展公立醫院改革、城市醫療聯合體、健康醫療大數據等國家級試點以及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省級試點等工作,醫療服務群眾滿意度保持91.5%以上。
在“三醫”協同治理方面,福州取得顯著成效。全市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已覆蓋696個藥品和43類耗材,累計節約費用12.1億元。全面推行DRG為主的多元復合式收付費改革,引導醫療機構因病施治、按需救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實施縣域醫共體醫保打包,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2024年,全市公立醫院門急診和住院次均醫藥費用較“十三五”末穩中有降,群眾就醫負擔得到緩解。
在便民惠民方面,福州在市縣8家公立醫院28個病區試點免陪照護服務,累計服務患者3.1萬余名﹔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影像資料共享,覆蓋70%以上診療常用、高頻、高值項目﹔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10家、老年友善病區117個,在全省率先開展家庭病床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
“福州充分利用省會城市醫療資源稟賦,努力打造讓人民放心的醫療服務體系。”鐘志華介紹,全市設置了102個全專聯合門診,21家二級以上醫院與5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聯合病房,組織市、縣公立醫院2200余名專科醫生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發揮縣域醫療資源共享“六大中心”輻射支撐作用,年均為基層提供服務近14萬次,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為精准化推進醫改實踐,福州市實施錯位發展戰略,一院一策做精做優。重點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在城市新區、郊區布局建設,孟超肝膽醫院金山院區、市中醫院五四北院區、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防治院南院等15個項目已建成投用,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同時,鞏固提升市屬醫院傳統優勢,打造與省屬醫院錯位互補的專科高地。如孟超肝膽醫院獲批承建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項目﹔市中醫院獲批“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市第二總醫院“國考”躋身A+等次。
在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方面,福州市在做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礎上,建強做優13家縣級總醫院,推進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和中心村衛生所建設。通過建立市屬醫院幫扶縣(市、區)總醫院的分片包干機制,實施院幫院、院包科、市級專家工作室等。開展聯合門診、聯合病房,每個鄉鎮衛生院均落實中級以上職稱醫師派駐幫扶。此外,福州市首創“積分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探索建立基層“片醫”制度,完善覆蓋所有常住人口的醫療衛生服務網格6800余個,簽約居民可方便地享受醫保報銷優惠、優先預約健康顧問、積分兌換增值服務等。
下一步,福州市將進一步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做強優質醫療資源,推進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扎實筑牢公共衛生防線,全面完成衛健系統為民服務實事項目,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就醫體驗,全方位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