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國家公園立法背后的“綠色密碼”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國家公園。2024年10月1日,《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一立法背后蘊含著怎樣的“綠色密碼”?為此,人民網專訪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宣傳教育處負責人王軍。
主持人:您好,首先想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是一部什麼樣的法規,主要內容有哪些?
王軍:好的。國家公園,守護著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是國家公園立法的最重要的關鍵詞。
為適應國家公園保護管理的新形勢、新要求,貫徹落實國家公園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理念,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加強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與管理,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推進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福建省制定出台了這部《條例》。
《條例》共7章62條,從理順管理體制、規范規劃建設、強化保護管理、促進發展共享、閩贛協同治理、落實法律責任等6個方面,對武夷山國家公園治理保護工作作了明確規定,依法守護我們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宣傳教育處負責人王軍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那麼更具體來說,這次立法保護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初衷是什麼,主要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王軍: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武夷山國家公園是我國唯一一個既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立法保護的首要目標就是保持這些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過《條例》立法修訂,將森林、山嶺、草地、荒地、水流、灘涂等濕地以及野生動植物明確列為保護對象,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筑牢根基。
其次是保護傳承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國家公園不僅是自然資源的寶庫,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立法旨在為文化與自然遺產構筑堅實防護,促使二者相得益彰、和諧共生。通過《條例》立法修訂,可以引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
同時,也是為了實現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立法保護並不意味著要完全禁止人類活動,而是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管理人類活動,實現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通過《條例》立法修訂,可以推動綠色生態產業提質增效,逐步建立武夷山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綠色多元化產業發展體系,為武夷山綠色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最后,是為了加強省級協作,實現共保、共管、共享。武夷山國家公園地跨閩贛兩省,福建省於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已不能完全覆蓋國家公園范圍。通過協同立法,可以加強兩省之間的協作與配合,破解寬嚴各異的“一園兩治”問題,實現“一園一法”,共同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主持人:毋庸置疑,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必須堅持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但同時,國家公園也承擔著科研教育、合理利用的職能,請問在立法的過程中如何平衡生態保護和其他多方面需求?
王軍:《條例》的立法原則和目標,就是致力於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傳承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同時兼顧科研教育、旅游觀光等功能,實現多功能共同發展。
所以,我們在科學規劃功能區域上,依據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分布,劃分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實行差別化管理。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保護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一般控制區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發揮科研、教育、生態旅游等公共服務功能。
我們也看到,《條例》進一步建立健全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各類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措施。針對科研教育、旅游觀光等活動,編制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活動限制條件,規范相關活動。
同時,我們強化監管和執法力度。打造完善的監管機制,加強日常監管和巡查,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等行為,形成震懾力。我們也鼓勵當地社區居民參與武夷山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建設多元化的展示、解說和標識系統,設置宣傳教育場所,開展科普宣教活動,增強居民生態保護意識。
此外,我們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促進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綠色產業發展,如自然教育、生態旅游等,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建立生態補償、地役權管理等機制,保障受限制地區和居民的合法權益。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宣傳教育處負責人王軍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我們了解到,此次立法實際上也是全國首個針對“雙世遺”國家公園的省際協同立法。這種協作對解決跨省域國家公園保護管理起到哪些積極作用?
王軍:福建和江西兩省地域相鄰,共享著武夷山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條例》的制定與實施,在體制層面實現了兩省管理機制的統一。通過形成統一的管理標准和規范、統一的禁止性行為和法律責任,彰顯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提高協作管理效率,形成統一的管理標准和規范,確保武夷山國家公園得到科學、有效的保護。也就是說,無論是在福建還是江西,任何違反國家公園保護規定的行為都將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閩贛協作的加強,也是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實施的又一重要成果。通過加強協作,兩省可以共同應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面臨的挑戰,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優勢互補,推動兩省在生態保護、科研教育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需要強調的是,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的保護不隻關乎閩贛兩省,它對全國的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條例》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強化了閩贛雙方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也為兩地未來的進一步協作鋪平道路。
主持人:感謝您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這部創新《條例》中的“綠色密碼”。期待《條例》的施行能讓武夷山國家公園得到更好保護,綻放更美的生態光彩。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再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