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古田:一場“大討論”,縣委書記連問五個“為什麼”

“我們鎮裡一些干部‘躺平’思想有所抬頭,年輕人本是干事創業的大好年華,卻暮氣沉沉,認為‘干多干少一個樣’,缺乏進取心和事業心。”
“這兩年縣裡新提拔的年輕干部中大概40%的干部分管領域單一、業務視野較窄,僅有10%的年輕干部挂點重難點村,導致年輕干部難以深入接觸基層矛盾。”
“在‘平安三率’工作創建中,我們的執法工作滿意率不穩定,時好時差,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我們縣當前工業經濟總量規模偏小,新動能培育滯后,2025年新建在建項目中僅少數項目具備產能轉化能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尚未形成。”
……
4月10日—11日,在寧德市古田縣,翠屏湖畔溪山書院的一間會議室裡,從鄉鎮到縣直部門的負責同志,再到縣四套班子領導,圍坐在一起,用了一天半的時間來逐一“照鏡子”,進行了一場關乎干部作風建設的“大討論”。
干部作風建設大討論活動現場。古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什麼要開展這場“大討論”?古田縣委書記許鋒在發言的開頭給出了一個關鍵詞——“問題”。
在發言中,許鋒連問了五個“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社會類投資項目開工平均用時超過8個月?為什麼有的項目從備案到用地挂網歷時1年零8個月?為什麼有的企業遷建僅消防驗收就耗時9個多月?為什麼有的企業來了就走?為什麼我們的鄉賢企業不回歸?”
發展不暢,追根溯源,作風不夠實是一大因素。“這幾年在政府工作期間碰到了很多事情,看到了很多現象,給我們帶來了困擾,也對古田的發展產生了影響。”許鋒說,“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管理和責任的缺失,反映出來的還是作風問題。”
在這次討論會前,參會的干部特地走進了“四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主題館,重溫黨的優良工作作風。“七進古田”的故事在當地口口相傳,也讓外界對當地干部“以實干促實效”有著更高的期待。
既然是一場討論,那就不是談成績、講“場面話”,而是說不足、講“實在話”。在現場,有的干部將分管的各項工作拿出來“晾晒”,逐一“查缺補漏”﹔有的干部在提出不足后,也談到了要怎麼“對症下藥”﹔有的干部拿出案例進行反思,列出數據直面差距,談到了面對發展“窗口期”感到焦慮的心裡話。
從現場各位干部的發言中,記者還觀察到了“對標”和“擔當”這兩個關鍵詞。
今年,古田縣提出了爭創“十佳經濟縣”的發展目標,目前的現實在於——對標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的23項考核指標,古田僅有4項排在前十,與“十佳”仍有差距。
“對標”后看到的是差距,也意味著接踵而至的壓力。許鋒說,對標“追趕沿海縣,領跑山區縣”,古田與沿海縣的差距還在加大,而“身后”山區縣追趕的勢頭也很明顯。“縱觀全市其他山區縣,新興產業相繼崛起,而我們的工業短板明顯,我們拿什麼競爭?”
正視差距,但不失動力。目前,古田定下了“環翠屏湖、向北臨湖東擴”這一新的發展思路,以此來引領山區縣從翠屏湖走向三都澳和閩江,實現“通江達海”的格局。
優良工作作風建設,要知可為,要敢有為,也要有所為。多名干部在會上提到勇擔“使命”,其目標都是將古田發展的“一張藍圖繪到底”。
目的既定,許鋒說,思路和框架已經定好了,能不能干得好,會不會干得成,關鍵在於有沒有過硬的作風保証,有沒有過硬的隊伍參與,有沒有過硬的領導班子,如若不然,“藍圖”就可能變成“廢紙”。
一場討論會,讓記者感受到了一個山區縣的“發展焦慮”和基層干部的“本領恐慌”,但也同樣看到了縣、鄉鎮、縣直部門主官各司其職、各謀其政“挑大梁”的決心。
許鋒表示,針對會上干部們提出的建議,當地將形成推動作風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具體方案,讓干部能夠大膽地干事創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