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博士獻策謀發展 “智匯”高山話振興

同安區駐村博士選調生服務團分組匯報高山鄉村發展建議。夏海濱攝
博士獻策,“智匯”高山。4月12日,廈門市同安區“博士+”茶話會之“我為高山發展獻一策”活動在蓮花鎮落幕,27名博士選調生為軍營村、白交祠村等高山鄉村發展“把脈開方”。
在這場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同安區駐村博士選調生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鄉村建設和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通過沉浸式調研與互動研討等方式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發揮駐村博士選調生扎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的作用,為富美新同安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實地調研考察
規劃高山發展路徑
立足高山茶產業,探索“茶含片”等深加工模式,開拓致富新路徑﹔瞄准三產融合,以茶食茶宴、制茶體驗等方式構建茶葉全產業鏈﹔借助自然資源稟賦,針對“一老一小”打造養老天堂和自然課堂……12日下午,同安區駐村博士選調生服務團基於軍營村、白交祠村的調研結果,分為6組匯報高山鄉村發展建議,不少小組拿出了有針對性的項目計劃書。
“在中遠期項目規劃中,我提出了茶園光伏項目,這跟我所學的新能源專業也是息息相關的。”廈門市工信局駐五顯鎮布塘村選調生鄧世培說,調研發現,高山茶園有充足的光伏搭建空間,不僅可用於太陽能發電,還能改善茶園微氣候,增加種植收益,存在農光互補的可能性。
高山聯合黨委書記、蓮花鎮黨委書記蔡阿芬表示,此次博士選調生提出的發展建議,既有理論借鑒意義,又有實踐指導作用,為高山開拓了發展新思路。“博士選調生為我們出謀劃策,思路非常清晰,我有很多啟發。”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偉說,今后軍營村將努力用好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推動發展模式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此前,同安區駐村博士選調生服務團在活動期間走訪了軍營村、白交祠村、上陵村、西坑村四村,深入調研高山黨校初心使命館、“稻香上陵”文旅項目等數十個點位,走進村民家中開展“高山夜話”活動,進一步摸底高山鄉村發展情況,並從動線提升、景觀設計、食住體驗等方面探討“我能為高山做什麼”。
凝聚博士智慧
服務同安發展大局
如今,“博士+”活動逐漸成為服務同安區中心工作的重要力量。今年2月以來,“博士+”茶話會系列活動已舉辦兩期,接下來將繼續結合多元主題,進一步發揮“博士智囊團”作用。
作為廈門市“三農”比重最大的行政區,同安區駐村博士選調生佔全市的半壁江山。為進一步發揮駐村博士選調生“駐”“調”“專”的優勢,同安區實施“聚力計劃”,於去年成立全市首個駐村博士選調生服務團,該服務團成員大多來自市直主要黨政機關和經濟發展重點部門,專業方面涵蓋理、工、農、法、文、經、管等多個學科門類,其中理工科人才約佔60%,同安區將選調生隊伍的綜合式培養和高學歷人才資源開發融入富美新同安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服務團圍繞科技創新、企業服務、鄉村振興和教育促進四方面,就近對接各鎮(街)屬地重點企業、鄉村振興重點項目、重點學校等,推動23個項目落地,超過80%的項目即將結項。
同安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打造駐村博士選調生服務團,是為了打破原有選調生“一村一地”的點狀培養局限,既是選調生到村工作的新形式,又是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更是多方聯動聚力同安發展的新實踐。希望博士選調生找到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同安發展的結合點,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寫到同安發展大局中,當好同安的“智囊團”。(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黃偉能 鄭素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