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央媒話廈門”主題採訪活動啟動

人民網廈門4月15日電 (余乃鎏、陳博)15日,由廈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25年“央媒話廈門”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由中央駐閩、福建駐廈、廈門本地等共20余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採風調研團,將深入廈門高校科研院所、園區企業一線及政務、醫療服務機構,聚焦今年以來廈門市在工業等經濟領域運行亮點,重點探索該市推進人工智能在技術創新、產業應用、“政務+AI”等方面的創新性舉措及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成效。
其中,第一天採風團聚焦“廈門人工智能產業多層次、多領域技術創新與應用”這一主題開展採訪活動,第二天則實地感受“廈門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及‘政務+AI’運用情況”等。
採風團了解廈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發展情況、相關科研成果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啟動當天,採風團首站來到廈門大學,了解該校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發展情況及相關科研成果,參觀該校思源MindSource多模態大模型運行情況。第二站,採風團來到廈門軟件園二期,走進國投智能(廈門)公司,參觀企業基於國內首個公共安全領域大模型“天擎”大模型所開發的產品,了解產品所具備強大的警務意圖識別、情報分析、案情推理、智能指揮調度、法律法規知識庫、報告文書生成等業務能力。第三站,採風團一行則深入同安濱海新城,在美圖網科技公司探訪企業研發的視覺影像領域大模型——“奇想”智能大模型,了解到該模型已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是福建省第一家通過備案的大模型。
接下來,採訪團還將在行程第二天前往集美區,走進廈門銀華機械,感受這家“智改數轉”代表性企業為有效解決生產效率提高難、運營決策滯后大等痛點問題,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走向智能制造,打造5G+智慧工廠,並了解國貿控股打造“AI+供應鏈”的成效等﹔走進金龍汽車,了解其在智慧交通領域如何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深入布局車路雲一體化的舉措和成效﹔前往市政務服務中心,了解廈門人社部門在“政務+AI”方面的應用情況﹔前往廈門第一醫院,了解該院如何以人工智能輔助醫療業務工作開展,包括智能客服系統和DeepSeek在電子病歷系統、影像報告系統的應用情況等。
參訪國投智能(廈門)公司,了解企業相關產品功能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得益於堅實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近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加快發展。”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14個軟件名城之一,廈門市近年來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措施,形成“規劃設計—平台建設—場景應用”的全鏈條政策支持,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不僅如此,立足現有技術能力和應用場景,廈門市尤為注重積極開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發展,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的應用進程,在城市治理、政務服務、商貿物流、醫療健康、文創旅游等領域推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以場景融合建設助推人工智能創新成果推廣。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廈門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研發及應用企業459家,產業規模達336億元,已形成涵蓋芯片、算力基礎設施、算法、數據、模型、終端等較為齊全的產業鏈條。同時,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聯合評估結果,在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廈門位列第十。全市共69個算法通過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佔全省比重75%。
採風團在美圖公司觀賞裸眼3D動畫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賦能成效引人矚目,有效助推了廈門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據悉,今年以來,全市經濟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回升向好態勢,生產動能加速釋放,內需活力持續回暖,先行指標向上向好,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一方面,今年1—2月,廈門市工業、建安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省前列。另一方面,民營經濟呈現“回升向好、穩中有進”態勢,對全市經濟的穩支撐作用顯著增強——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民營企業4291家,數量位居福建省第一﹔推動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民營企業13家,佔全省比重24%﹔省級民營制造業單項冠軍81家,佔全省比重22%﹔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民營企業4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152家,民營專精特新集群全省數量最多、層次最清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