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發祥地:一艘挺進深海的“檢護蔚藍”艦

1994年,建設“海上福州”戰略構想的提出,在全國沿海城市中率先吹響了“向海進軍”的號角。“海上福州”戰略實施30周年后,這幅向海圖強的壯麗畫卷仍在向更高水平建設持續鋪展。
福州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一百多年前,船政文化在此孕育、生根。時至今日,其蘊含的“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輝。
福州市檢察機關牢記囑托,傳承福建船政文化精神,以高質效檢察履職護航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建設。
敢為人先:創新“檢護蔚藍”舉措
在福州,左宗棠、沈葆楨等人突破舊制束縛創辦福建船政,率先引進先進技術,開啟工業與海軍近代化進程。敢為人先的精神鼓舞著福州市檢察機關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在服務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展現更大的作為。
“共同搭建‘行刑共治智聯庫’,通過對數據‘一站式’歸集、分析、碰撞,打破各辦案單位間的信息壁壘,推進海洋行政執法、司法機關等跨區域、跨部門部分案件關聯信息網上流轉、數據資源共享,促進海上司法整體智治、高效協同。”——2025年4月,來自福州、莆田、南平、寧德、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地檢察機關與公安、海關緝私、海警等偵查機關的代表共赴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四市一區‘檢護蔚藍’暨檢偵協同聯盟”正式成立,打擊跨區域違法犯罪長期存在的部門信息溝通不暢、區域管轄銜接不及時等難題有了破解之策。
2025年,福州檢察積極響應市委號召,部署開展“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結合檢察職能提出“推動加強閩東北檢偵協作、加大‘福州造’海產品牌知識產權保護、深化‘藍碳司法’生態修復、守護福建船政文化”等十條重點舉措,為護航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更優質的“檢察方案”。
向海圖強: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
19世紀中葉,為圖強御敵,中國開啟了從陸地防御向海洋發展的轉型,近代海軍的搖籃就此誕生。
向海圖強未曾止步,如今,“如何護航經濟發展向海進軍”是福州檢察不斷探索的課題。
清晨的馬尾港區,一箱箱精密的汽車配件被緩緩吊運至貨輪。汽笛鳴響,貨輪載著滿滿的“福州造”駛向大洋彼岸。一年前,經營該汽車配件的德某公司和華某公司正因一起商業秘密案陷入低谷……
林某作為兩公司的高管,私下另立星某公司,盜取客戶信息及內部資料並轉移業務,致使兩公司出口業務單量銳減,損失達840余萬元。案件移送鼓樓區檢察院后,面對“經營信息的秘密性及其價值難以判別”的辦案難題和林某“客戶信息非商業秘密”的辯解,檢察官精准引導補充偵查,提取、委托翻譯涉外商業往來郵件,認定其中載明的規格性能、產能數據、交易習慣等具有秘密性,符合商業秘密的特征。最終林某被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00余萬元,鼓樓區檢察院同步為兩家出口貿易公司挽回損失數百萬元。
“檢察機關立足本職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為進出口貿易營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助力進出口貿易在對外開放中不斷壯大,這與‘開放包容’的船政文化是相契合的。”福州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張曉蘭表示。2024年4月,該案作為全省首起侵犯經營信息類商業秘密案,入選福建省檢察機關知識產權保護優秀案例。
從師夷長技到自主創新,新時代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福州檢察聚焦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加強進出口貿易、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等領域核心競爭力保護。2024年累計起訴涉海犯罪168人、涉知識產權犯罪78人。辦理一起涉案成品油7萬噸、案值5.5億元的走私案入選全國打擊走私十大典型案例。馬尾區檢察院服務自貿區建設“三銜接三同步”機制獲全省推廣。
賡續文脈:守護福建船政文化記憶
出生於福州的陳季同,是福建船政學堂派出的第一批赴法留學生。在漂洋過海探索科技救國路的同時,陳季同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被稱為“中學西漸第一人”。
鼓樓區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陳季同墓墓碑受損嚴重,周邊雜草叢生,已無法看清墓地原貌。屬地街鎮和文保單位反映,該文物位於軍隊營區內,日常管護不便。
保護福建船政文化記憶載體,檢察機關責無旁貸。在福州市檢察院的指導下,鼓樓區檢察院與解放軍福州軍事檢察院取得對接,一場由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陳季同家族墓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聽証會召開。經過一番深入探討,鼓樓區檢察院聯合解放軍福州軍事檢察院向相關行政單位宣告送達了檢察建議書。隨后,檢察機關多次協調福州市勘測院、設計院、古建所、建工集團等單位實地察看墓地情況,制作修繕方案,籌措修繕資金。如今,這處船政文化先驅的遺跡得到妥善保護。
——積極運用磋商、檢察建議、圓桌會議、公開聽証等方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推動福建船政建筑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
——加強對造船技藝、古代航海技術、海絲文化、海洋民俗等保護傳承。
——嚴厲打擊破壞船政工業遺址、海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港基礎設施等犯罪活動。
這是福州檢察結合轄區內福建船政文化保護情況,因地制宜部署的三項任務。“經過前期探索,我們已經成功辦理船政文化保護相關案件3件。接下來,我們將攜手相關兄弟檢察院和政府職能部門,加強福建船政建筑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保護傳承造船技藝、古代航海技術、海絲文化及海洋民俗。”馬尾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程軍化表示。
“船政根本在於學堂,船政前途的興衰在於人才的培養。”沈葆楨在船政學堂留下名言。“實現檢察工作現代化,也需要一支高素質檢察隊伍。我們將涉海檢察人才培育納入‘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部署,通過實務研討、專家授課、檢校協作等形式,加大海事海商、涉外檢察、知識產權、生態檢察等業務骨干選育力度。”福州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余穎凌介紹道。
“如何引導未成年人遵紀守法,讓他們成長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也是檢察機關的重要課題。”福州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任卉表示,“我們邀請了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學生參與‘翼站普法小劇場’巡回演繹,以沉浸式‘學法+普法’的形式,讓學生們深入學習職業道德准則,增強遵法守法意識。”
紅色領航:薪火相傳追尋海洋強國夢
育賢啟智的船政學堂、威嚴肅穆的船政衙門、規模宏大的輪機車間、底蘊深厚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坐落馬江畔的中國船政文化城生動訴說著開放革新、愛國圖強的故事。
福州檢察通過舉辦35批706人次的“匠心鑄檢 船政育魂”黨建活動,讓檢察干警感受到了船政文化的發展變遷,以及先輩們向海圖強、創新求變的民族韌性。
“羅星塔見証了福州一代又一代人的海洋強國夢。這些‘夢’的故事激勵著我們接續奮斗,在涉海檢察工作上展現更多的作為。”剛入職的“00后”檢察干警黃煜表示。
近年來,福州檢察構建“黨建引領·業務共進”機制,組織檢察業務處室所在黨組織與海關、海警等多個海域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以黨建帶動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構建完善跨境走私、海上交通、遠洋漁業等領域聯查、聯處機制,推動海域合力共治。該做法獲評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
繼往開來:續寫“海上福州”檢察答卷
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內涵豐富。
挺進深海,經略海洋。福州檢察立足檢察職能,賡續“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全方位開展海域綜合治理,生動描繪“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靚”的美麗畫卷。
“我願意進行替代性修復,彌補之前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在連江縣檢察院審查起訴的全國首例適用海洋碳匯修復宣判的生態刑事案件中,當事人自願出資36.9萬元購買海洋碳匯,種植紅樹林28畝。
據福州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陳應輝介紹,2025年,福州檢察將發揮統籌調控作用,精准量化受損生態價值,探索創新“檢察+碳匯”替代性生態修復模式,推動跨區域互購“藍碳”“綠碳”,提升生態案件辦理效果。
閩在海之中,海為閩人田。近年來,福州檢察注重守護“海上糧倉”,在精准打擊非法捕撈犯罪的同時,積極會同相關單位、引導生態環境侵權行為人增殖放流,累計投放魚蝦苗1605萬尾,綜合整治非法捕撈這一漁業生產頑疾。
2025年,一艘船政文化精神打造的“檢護蔚藍”艦,已駛出船塢,澎湃起航。“我們要扎實開展‘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奮力續寫‘海上福州’檢察答卷,努力在服務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中奮勇爭先、多作貢獻。”福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江莉表示。(黃靜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