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解“憂” 實現最“優”解
泉州市“解決商業糾紛”保持“全省標杆”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解決商業糾紛”指標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優劣的關鍵標尺。近日,2024年度福建省營商環境監測督導結果揭曉,泉州市“解決商業糾紛”指標繼續脫穎而出,再次成為全省標杆,充分體現了泉州法院在商業糾紛化解領域的司法審判創新與實踐探索。
“雙鏈融通” 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法治服務
近年來,泉州法院緊密結合“國潮之城”的區域發展特點,主動對接九大千億產業的司法需求,創新性地構建了“主導產業鏈+司法服務鏈”的“雙鏈融通”機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法治服務。
2024年7月2日,福建某陶瓷公司與汪某因45萬元的瓷磚貨款糾紛而訴諸法庭。在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積極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但雙方因貨物下單數量、時間、質量、金額及損失等問題存在爭議,未能達成一致。為此,承辦法官特別邀請了晉江市政協委員、晉江市建材陶瓷行業協會政協委員履職解紛室調解員吳燦坤參與調解。作為建陶行業的專家,吳燦坤憑借其豐富的行業經驗和中立立場,提出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這種“政協+法院”的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了政協委員的界別優勢和領域專長,有助於推動商業、行業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和就地解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法商聯動 構建異地泉籍商會商事調解網絡
在化解糾紛的過程中,泉州法院積極推行法商聯動工作機制,將本地商會調解拓展至異地商會調解,構建了異地泉籍商會商事調解網絡。
2024年11月,佛山市某建材有限公司因拖欠貨款314746元,被某陶瓷有限公司告上法院。在審理過程中,雙方提出的調解方案存在較大差距。駐室法官通過磁灶商會與佛山泉州商會取得聯系,商會人員經過多次溝通協商,提出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調解方案。法官通過網上訴訟平台與雙方進行連線溝通,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這是晉江市磁灶法庭法商訴調工作室借助異地商會力量成功調解的典型案例之一。據悉,該工作室自2020年成立以來,通過“以商會商”的對話模式,已成功化解了80%的涉企糾紛,共計578件,涉及金額9192萬余元。
在解決商業糾紛過程中,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始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按照訴前分流、訴中精審、訴后跟蹤的全流程辦案思路,實現了涉企糾紛的高效快速調處。同時,不斷提升依法治理能力,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扎實工作,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24年,全市兩級法院共審結商事案件5.37萬件。(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蘇秋萍 實習生 洪思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