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打造引才強磁場、涵養暖才生態圈” 廈門集美發布“聚賢集美”人才計劃3.0版

人民網廈門4月21日電 (余乃鎏)“全鏈條優化,開辟產業、人才融合新路徑”“多維度激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全要素保障,構建‘聚賢集美’新生態”……近日,《廈門市集美區關於深入實施“聚賢集美”人才計劃 以高素質人才支撐集美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這也意味著“聚賢集美”人才3.0版本正式出爐。
據悉,作為集美區人才工作的金字招牌,“聚賢集美”人才計劃主要從扶持創新創業人才、加大重點產業引才聚才、促進兩岸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積極引育留用各類人才,助力集美區全面打造“產城學人”深度融合的區域創新中心、建設高素質高顏值跨島發展新城區。
“3.0版本共涉及7個方面29條人才政策,相較於2018年政策,優化19條、新增9條、延續1條。”工作人員介紹,本次“聚賢集美”人才計劃3.0版是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背景下修訂升級而成,聚焦校企人才、產業人才、國際化人才、兩岸人才、金藍領人才和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的引育留用,旨在通過創新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政策,進一步推動集美區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意見》明確,在支持高層次人才集聚發展方面,主要通過提供獎勵、補貼、扶持資金等舉措,扶持高層次人才創業落戶、鼓勵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支持區拔尖人才選拔培育、加強高層次教育人才和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培育等。
在推動校企人才合作培養提質增效方面,不僅通過支持校企高端人才雙聘、推動校企課程和專班共建、支持企業人才繼續教育、鼓勵增設專業學科、爭創共同體示范樣板、加強建設創新創業基地等舉措,加快推動“創新共同體”建設﹔還通過扶持補助等舉措,鼓勵聯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支持青年博士教師進企業、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鼓勵校企人才合作培養多樣化。
在強化國際化人才引育集聚方面,通過獎勵、補貼等,進一步支持企業引進國際化人才、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招引國際化人才、強化專項人才培育。
在探索兩岸人才協同發展方面,通過獎勵、補貼,持續支持企業引進台灣人才、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採用獵頭方式招引台灣人才以及支持台灣人才前來創業就業。
在圍繞重點產業引才聚才方面,主要支持重點行業引進急需緊缺骨干人才、鼓勵文化藝術人才落地聚集、鼓勵鄉村振興及農業骨干人才、養老護理骨干人才引進培育、加強腰部人才引進聚集、加強金藍領人才引進培育以及支持大學畢業生創業就業等。
而在建立健全人才服務矩陣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強人才服務驛站建設、加強人才子女就學保障及加大人才安居保障,為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保障。
尤值一提的是,此次“聚賢集美”人才計劃3.0版本呈現出多個鮮明特點。如,圍繞重點產業引才聚才,擴大行業范圍、優化評價標准,形成了涵蓋層次更廣、受眾面更寬的人才政策體系﹔注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優化重點產業人才評價標准,進一步完善全鏈條獎補政策﹔聚焦集美區“3+1”主導產業、“五創五美”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新增國際化人才、腰部人才、金藍領人才和畢業生人才的政策補助,並對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農業從業人員,規定了不同金額的獎補。
而在支持高層次人才集聚發展方面,此次集美區擴大了創新人才的適用范圍,提升獎補力度﹔在推動校企人才合作培養提質增效方面,3.0版本不僅加大校企人才聯合培養力度,還新增創新發展共同體、研究生工作站、青年博士進企業、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等創新發展政策,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以及新增了企業引進國際化人才、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招引國際化人才、強化專項人才培育等政策,並同步優化了台灣人才在啟動資金、場地住房、創業獎勵等方面的配套服務。
此外,作為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集美區還積極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滿足各類人才不同的居住需求。此次3.0版本在全市求職免費“一張床”的基礎上,率先在島外落地並升級為單間,即面對社會關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前過渡性住房問題,集美區對畢業3年內符合相關條件來廈求職、見習的畢業生,按一人一間房標准,6個月內(含)給予免除房租,6個月以上一年內(含)以配租房源項目市場評估租金給予5折租賃優惠,讓人才來廈安心逐夢讓各類人才進得來、住得安、留得下、能成業。
“聚賢集美,美美與共。”集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集美區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與核心要素,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多次制定實施“聚賢集美”人才計劃,有效加快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聚集,為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撐。以此次“聚賢集美”人才計劃3.0版本發布為契機,集美將進一步以政策創新為抓手,以更加開放的格局、更加寬廣的胸襟、更加包容的環境,吸引更多人才來到集美,蓄力打造引才“強磁場”、涵養暖才“生態圈”,持續為轄區夯實人才基礎和力量、積蓄強勁發展動能,助力集美乃至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