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 廈門全面推進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廈門4月23日電 (記者張萌)“截至2024年,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成為東南沿海知名的郵輪母港”“綜合配套不斷提檔升級,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加速構建”……22日,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召開郵輪產業發展新聞通氣會,介紹廈門郵輪母港建設和郵輪旅游發展情況,以及下一步推動郵輪產業發展主要舉措等。
通氣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通氣會上,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廈門港口管理局局長任國岩介紹,廈門郵輪產業近年發展勢頭迅猛。截至2024年,廈門已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成為東南沿海知名的郵輪母港。其中,2024年共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9.47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82%、320%,位居全國郵輪港口第四和第三,特別是從廈門出發的“海絲”郵輪長航線備受青睞,熱度持續走高。
今年以來,廈門郵輪旅游更是亮點紛呈。一季度,廈門市已接待“銀海晨曦”等5艘次國際郵輪,外籍旅客超3000人次﹔4月,“愛達地中海”號在廈運營7個母港艘次,單月預計完成旅客吞吐量2.9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還將迎來“愛達地中海”號與“藍夢之歌”號郵輪雙輪同靠,單日進出港旅客預計超7000人次。同時,根據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泊位預定情況,今年下半年,“藍夢之歌”號郵輪8—10月將來廈運營20個母港艘次、“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在11月份繼續來廈運營7個母港艘次。此外,“招商伊敦”號等郵輪也將挂靠廈門,進一步提升廈門郵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愛達·地中海號”郵輪緩緩靠泊廈門國際郵輪母港。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近年來,廈門市在完善郵輪港口設施服務方面不斷發力,目前,廈門郵輪碼頭擁有3個專用泊位,不僅具備停靠22.5萬總噸世界大型郵輪和同時靠泊3艘大中型郵輪的能力,還實現了岸電全覆蓋,進一步激活郵輪綠色發展動能。今年4月,年旅客吞吐能力達80萬人次的廈門郵輪母港新航站樓正式啟用,其憑借更智慧、更高效的通關體驗,單位時間通關能力提升50%,受到了廣大市民游客的歡迎﹔作為國內少有的位於城市中心的郵輪碼頭,便捷的交通網絡讓旅客半小時內可抵達鼓浪嶼、火車站、機場等主要景區和交通樞紐,有效串聯起廈門豐富的文旅資源,郵輪旅客還可憑船票等乘船憑証享受部分景區優惠。
而在服務配套方面,廈門郵輪母港片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前港、中區、后城”的發展模式。如:總建筑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城市綜合體項目“海上世界”,集“船、港、城、產、游、購、娛”元素於一身,現已成為廈門城市新地標﹔首個閩南文化主題幻境公園“嶼見閩南·時光幻境”將於5月全面開放,為旅客提供“郵輪+文化”的特色體驗。
不僅如此,為營造良好的郵輪產業發展營商環境,廈門市圍繞郵輪產業發展相繼出台了一系列“誠意滿滿”的獎勵政策和便利措施,從促進郵輪旅游業發展,到支持郵輪物供服務業發展,再到創新口岸查驗模式等系列服務舉措,各職能單位強化服務意識與協同聯動,使得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對郵輪產業的引導、扶持作用愈發顯著。同時,依托正在建設的廈門航運要素集聚園區,該市也將配套出台產業園區政策,以吸引更多郵輪產業鏈企業入駐,加速打造特色產業生態圈。
“加快把稟賦優勢轉化成郵輪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從而推進郵輪經濟產業鏈發展壯大。”任國岩表示,將緊緊圍繞建成廈門“國際一流郵輪母港”目標,進一步提升廈門郵輪旅游產品吸引力和郵輪客源組織能力,打造廈門郵輪母港品牌名片,“接下來,將通過推出更多特色航線、持續優化口岸服務、吸引全球郵輪公司深度合作等,為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在當天的通氣會上,廈門市文旅局、湖裡區政府、廈門郵輪母港集團、上海藍夢國際郵輪公司等相關負責人,分別圍繞促進郵輪旅游與岸上旅游銜接、廈門航運要素產業園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郵輪母港,以及下半年航線特色亮點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