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新羅區:創新驅動林業碳匯 激活生態經濟新動能

近日,走進位於龍岩市新羅區東肖鎮的龍岩森林公園,隻見碳匯園內新栽的樹苗迎風搖曳、生機盎然,環保志願者穿梭林間,為樹木澆水、除草。市民李女士帶著孩子認養樹木:“孩子給樹苗取名‘小綠’,說要看著它長大,一起為地球減碳。”這樣的場景,正成為新羅區林業碳匯發展的生動縮影,見証著綠色發展理念在這片土地上的落地生根。
龍岩大愛碳匯園總規劃面積203畝,秉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理念,一期76畝已建成公益平台,廣龍友誼林、親子林等主題林區吸引眾多市民與企業參與認捐、認養。二期127畝規劃持續推進,將種植木荷、楓香等固碳樹種,進一步擴大生態效益。作為“我在森林公園有棵樹”活動核心平台,其正帶動全民參與“雙碳”行動。
林業碳匯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模式的創新與突破。作為福建省首個將“林票+碳票”模式落地實踐的地區,新羅區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林業碳匯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萬安鎮高林村的7000畝碳匯林通過“碳票抵押貸款”,獲500萬元銀行授信,發展林下菌類種植、花卉培育產業,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顯著提升,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這一模式激活了森林資源價值,為林業碳匯市場化發展提供范本。
精准計量是林業碳匯發展的關鍵。新羅區在白沙國有林場打造7000畝智能碳匯監測基地,為每棵樹安裝傳感器,實時採集光合、蒸騰數據,構建起科學精准的碳匯評估體系,改變以往粗放計量模式,讓森林碳匯可量化、可交易。
眼下,新羅區多個林業碳匯項目也正在加速推進。總投資3.2億元的“四庫”生態工程啟動,其中萬安溪森林生態修復項目備受關注。該項目計劃人工造林2000畝、森林撫育2萬畝,通過復層林結構構建立體蓄水系統,預計提升區域森林蓄水量30%,同時增強碳匯功能。此外,森林精准提升工程也在有序開展,計劃2030年完成人工造林1萬畝、封山育林7萬畝等工作,全面提升森林質量與碳匯量。
同時,為保障林業碳匯可持續發展,新羅區建立林業碳匯指數保險機制,每畝林地每年獲30元碳匯保障,降低自然災害風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30年,全區森林植被碳儲量預計達4500萬噸,林業碳匯將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從全民參與的碳匯園到創新“雙票”模式,從智能監測基地到重大生態工程,新羅區以多維度創新驅動林業碳匯發展,探索出生態與經濟協同的新路徑。(林遠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