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丨“長犄角”的鳥、南方“四不像”,武夷山公園裡有啥“稀奇”?
2025年04月23日18:24 |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在福建武夷山,當地人會貫口一樣地背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種種美譽:鳥的天堂、蛇的王國、獸類樂園、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
武夷山國家公園裡有什麼“稀奇”?
黃腹角雉。黃慧敏攝
頭上長“犄角”的鳥——黃腹角雉。這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雉類,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雄性黃腹角雉在繁殖期頭頂會伸出一對直立的天藍色肉質角(學名“肉冠”),喉部則垂挂鮮艷的朱紅色肉裙,肉裙上布滿翠藍色條紋,形似古代官員的“綬帶”。這種特征是其求偶展示的核心標志,也是“黃腹角雉”名稱的由來。
崇安髭蟾。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長角”的蟾蜍——崇安髭蟾。這也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兩棲動物,主要分布於武夷山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雄性崇安髭蟾在繁殖期會在上唇邊緣長出黑色錐狀角質刺,像“角”一樣。
蘇門羚。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南方“四不像”——蘇門羚。角似鹿、蹄似牛、頭像羊、尾似驢,蘇門羚又稱中華鬣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僅昆虫種類就有約7000種。其中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蝶中皇后”金斑喙鳳蝶最為珍稀。
金斑喙鳳蝶。徐自坤攝
武夷山國家公園宣教館工作人員龔慧敏介紹,金斑喙鳳蝶是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存世量極少,也被視為生態系統健康的“活體指標”。
2024年10月《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正式施行,它設立了11項生態補償內容,讓周邊林農從保護中受益﹔同時,構建起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700多台紅外相機、衛星遙感與無人機巡查織就守護生態的“天網”。
不久前,為期三年的武夷山生物資源本底調查收官,發現了植物、水生昆虫、大型真菌等多個類別的34個新物種,調查到10個中國新記錄種。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