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共赴一場詩意之約、共享詩歌文化盛宴  第十一屆鼓浪嶼詩會開幕音樂會啟幕

2025年04月27日09:21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詩歌永遠和鼓浪嶼在一起”

王蒙夫婦同台誦讀。記者 黃曉珍攝

王蒙夫婦同台誦讀。記者 黃曉珍攝

意大利詩人羅伯托·奇門蒂(左)和意大利翻譯家埃琳娜·莫納爾多獻上詩歌朗誦。記者 唐光峰攝

意大利詩人羅伯托·奇門蒂(左)和意大利翻譯家埃琳娜·莫納爾多獻上詩歌朗誦。記者 唐光峰攝

廖昌永獻唱。記者 黃曉珍攝

廖昌永獻唱。記者 黃曉珍攝

  琴島悠悠,詩韻長流,群賢畢至,詩意盎然。4月26日晚,鼓浪嶼八卦樓第十一屆鼓浪嶼詩會開幕音樂會如約啟幕,詩從海上來的浪漫篇章正式開啟。

  4月26日至5月2日,琴島鼓浪嶼處處飄散著詩意的芬芳,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王蒙,著名詩人舒婷、臧棣等詩壇翹楚,來自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多個國家的詩人代表,與廣大詩歌愛好者共赴一場詩意之約,共享詩歌文化盛宴,共敘詩和遠方情懷。

  共同沉浸在詩歌魅力中

  在開幕音樂會現場,王蒙再讀《青春萬歲》致敬歲月,引起全場觀眾共鳴。他深情地說道:“能夠有機會參加鼓浪嶼的詩會,我覺得非常高興,也受到鼓舞,鼓浪嶼在為詩情畫意作証,鼓浪嶼在為人生的美好作証,詩歌永遠和鼓浪嶼在一起。”

  伴隨著優美動聽的鋼琴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深情獻唱《玫瑰三願》《釵頭鳳》《魔力》《我不再愛你》等多首經典歌曲,他用磁性嗓音與渾厚音色,讓觀眾在歌聲裡感受詩與遠方,重溫鐫刻在時光裡的情懷。

  節目《鼓浪拾韻》將詩朗誦、鼓聲、樂聲、歌聲融為一體,讓現場觀眾沉醉於詩意世界,也點亮了文脈傳承之光。《鷺語心潮》《詩抒青春》《瀚海闌干》《童聲節韻》等精彩節目在開幕音樂會上輪番上演。

  遠道而來的外國詩人也傾情獻藝,與現場觀眾共同沉浸在詩歌的魅力之中。

  俄羅斯詩人斯維特拉娜·格裡戈裡耶娃·索托(Svetlana Grigorieva Soto)和克裡斯蒂娜·阿爾希波娃(Kristina Arkhipova)朗誦原創詩歌《致廈門》﹔意大利詩人羅伯托·奇門蒂(Roberto Chimenti)和意大利翻譯家埃琳娜·莫納爾多(Elena Monaldo)獻上了詩歌朗誦《Stella Marina——海星》,獲得了現場觀眾的喜愛和陣陣掌聲。

  主題沙龍音樂會好戲連台

  詩會期間,中外詩人們將以詩歌為媒介,齊聚“共敘詩光——國際詩歌交流分享會”,出席“詩與真——從謝冕寄語青年詩人‘要天真,要純粹’談起”等多場主題沙龍,共同鑒賞彼此的創作,分享詩歌創作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內涵,增進相互理解和認同。

  “和詩與歌——琴島音樂會”也將好戲連台,國際知名音樂家在鼓浪嶼音樂廳、管風琴藝術中心,舉辦管風琴演奏、歌劇表演、手風琴獨奏、鋼琴獨奏等演出,為市民游客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廈門市人民政府指導,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廈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詩刊》社、中國詩歌學會主辦,廈門日報社承辦。

  

  鏡頭

  廖昌永獻唱 觀眾聽不夠

  伴隨著優美動聽的鋼琴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用感染力十足的醇厚嗓音,深情獻唱《玫瑰三願》《釵頭鳳》《魔力》《我不再愛你》等多首中外藝術歌曲,講述愛與土地、歷史與心靈的故事。

  一首首經典曲目余音繚繞,令現場觀眾意猶未盡。於是,在觀眾持續的雷鳴般掌聲中,廖昌永返場獻唱,磁性嗓音與渾厚音色再一次響徹琴島。

  “很激動,終於見到偶像了,而且同台演出。雖然不是同一個節目,但還是相當興奮,實現了多年的願望。”演員李壯壯的喜悅溢於言表。他是聲樂專業畢業,還在學校讀書時,就經常觀看廖昌永老師的演出視頻進行學習。

  現場,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市民游客。家住湖裡區的張燕萍剛出差回來,就直奔鼓浪嶼。她說:“我是廖昌永老師的‘老粉’了,他是我心中的傳奇,今天所有的曲目我都用手機錄下來了,要好好珍藏起來。”

  誦讀中有戲 品歷史雅韻

  柔和的暖黃色燈光洒在舞台上,廈門大學王虹教授深情朗誦詩作《採蓮曲》,同台的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蘇燕蓉等表演者身著精美戲服,在光影之間舞步蹁躚、水袖如波,以細膩的表演生動演繹著採蓮的故事。

  4月26日晚,節目《浮香詠蓮》綻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現場觀眾紛紛表示,表演融合了詩歌《採蓮曲》朗誦與歌仔戲,讓古韻與光影交織,仿佛帶大家穿越時空,置身於古時的蓮花池畔。

  讓現場觀眾回味無窮的節目還有音詩舞《瀚海闌干》,來自新疆吉木薩爾縣的演員們用濃郁的民族風舞蹈,再現邊塞中軍置酒、胡琴琵琶的送別場景。

  “太震撼了,我們如同穿越時空,走進盛唐的邊塞風光。期待能有更多這樣精彩的演出,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鼓浪嶼居民林阿姨說。

  在音樂會現場,詩歌與非遺技藝撞了個滿懷。觀眾參與了“詩句拓印坊”活動,挑選喜歡的詩句,用傳統雕版印刷或手拓技藝,將詩句拓印於宣紙或書簽上,帶走專屬的詩意紀念。市民還體驗非遺漆扇制作工藝,創作融合書法詩句的漆扇作品。(記者 於婧媛 俞杰 通訊員 羅芳菲 實習生 廖璐穎 葉桑宇 蘇佳妮)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