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春耕上演“科技總動員”:“以前彎腰一整天,現在站著賺大錢!”

日前,在福州市長樂區江田鎮三溪村一處水稻種植區,廣袤的田野上,插秧機等農機成為春耕生產的“主力軍”,為農業生產按下了“快進鍵”。農機手駕駛著自動插秧機,在田間靈活穿梭,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在機械的精准操作下,整齊有序地“扎根”水田。與此同時,上空還有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施肥等田間管理,充分展示了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魅力,讓春耕生產更加高效、便捷。
據了解,相較於傳統手工插秧,農機插秧不僅效率倍增,還能保証秧苗的均勻度和成活率,為早稻的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機插秧
福建作為雙季稻的主要種植區,早稻的適時插秧對於避開台風期、保証晚稻順利耕種至關重要。今年,長樂區計劃種植早稻3.26萬畝,為保障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長樂區提前謀劃,廣泛宣傳多項強農惠農政策,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水稻種植保險、購買農機具補貼等,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產品質量不下降。同時,通過優質新品種選育推廣、農田土壤改良與培肥技術、輕簡高效綠色栽培技術等新技術、新模式,提升長樂區農產品生產企業的種養技術。
無人機施肥
在推進水稻機耕機插社會化服務方面,長樂區現有水稻育秧中心21處,每年可為農戶提供6.5萬畝優質秧苗。長樂區積極開展農機化指導服務工作,確保農機社會化服務順利開展,並加大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服務合作力度,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此外,長樂區組織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具檢修工作,確保農機具以最佳狀態投入春耕生產。今春,預計將有1000多台(套)拖拉機、耕整地機具、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無人機等各類農機裝備投入生產作業,為農業生產的高效、精准提供有力支撐。
長樂區依托“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如“雪美農業”“飛思農庄”等一批特色產業。通過項目示范點建設以及新型生產模式,充分發揮示范片的樣板作用,以點帶面,有效提升糧食單產。
水稻秧苗培育區域
同時,長樂區不斷完善水利設施,提升河道防洪排澇能力,加強春耕生產調水,實施河道清淤整治專項行動,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科技助力春耕
科技春風吹拂田野,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更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下一階段,長樂區將繼續深化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和技術模式,不斷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文/陳家琳 圖/長樂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