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鼓樓檢察: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助力進口海產品規范銷售

2025年04月28日10:27 |
小字號

福州作為沿海城市,各類海產品是居民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海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但這些產品的中文標識是否完整、上市手續是否合規等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結合“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日前,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促進進口海產品規范銷售。

“帝王蟹、三文魚等進口海產品有的沒有外包裝,直接擺放在台上,有的外包裝以外文為主,我們無法得知產地等相關信息。”日前,鼓樓區人民檢察院收到“益心為公”檢察雲平台上志願者提供的線索,反映部分店鋪銷售的進口海產品無中文標簽,進貨渠道記錄缺失,產品沒有標注產地信息等問題,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經營者採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証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証或者其他合格証明。食品經營者未遵守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屬違法行為。”鼓樓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表示。

其后,鼓樓區人民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益心為公”志願者對轄區主要的生鮮商品店鋪進行走訪調查核實。“有的店鋪沒有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有的沒有進貨憑証,甚至還有個別店鋪違規銷售河鲀等含毒素的海產品。”檢察官說道。

針對上述問題,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門發出磋商意見書,建議其依法對上述問題開展監督檢查。對此,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執法人員開展專項檢查,對14家生鮮店鋪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並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監督抽檢五百余批次,促進進口海產品來源可靠,質量合格達標。同時,聯合有關單位,結合新修訂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向生產經營主體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覆蓋從業人員27000人次,不斷提升行業法治意識,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接下來,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將持續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織密涉海食品安全防護網,讓“萬家炊暖食無憂”的圖景在法治軌道上生動呈現。(鼓樓區人民檢察院)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