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波:勞動創造幸福未來

4月2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福建省紀委監委駐省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組長楚波署名文章《勞動創造幸福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勞動是人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會實踐。面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必須凝聚起全體國民的奮斗精神,進一步弘揚“勞動最光榮”這一社會價值觀念。
勞動是財富之“源”。從刀耕火種,到蒸汽轟鳴,再到數字化浪潮,勞動貫穿於整個人類的發展史。雖然形式一直在變,但勞動創造財富的本質始終不變。人類通過勞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生存所需的物質財富,而在勞動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經驗、情感和思想,又凝結成了精神財富,這兩種財富共同維系著社會發展。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間修建的紅旗渠,從根本上改變了林州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其象征的“紅旗渠”精神也鼓舞著一代代勞動者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新征程上,我們更要頭腦清醒,腳踏實地辛勤勞動、誠實勞動,讓耕耘化為收獲,以創造性勞動、科學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讓更多人能享受勞動成果,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勞動是價值之“錨”。一個人的價值,並非以財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來衡量。陳嘉庚先生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不是因為作為企業家的他擁有多少身家財產,而是源於他“興實業、辦教育、勤勞國事”。但凡想要被需求,或被認可,就要作出貢獻,付出勞動。隻要以自己全部的能量去滿足社會變革之需,縱是販夫走卒,亦可不朽。勤勞奉獻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基因,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曲勞動者的贊歌。新時代的勞動者要力爭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凡業績,在為祖國的偉大事業不斷拼搏中成就個人價值。
勞動是發展之“鑰”。人類在勞動中求真求實,認識、把握世界的客觀規律,主觀世界隨之豐富,進而掌握了促成現實世界發展的力量﹔現實世界的發展又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和現實條件。人的自由發展,不可能游離於社會的發展之外,必須具備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當今中國將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長期追求,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多領域“萬象更新”。隻有用好創造性勞動這把“鑰匙”,才能解決阻礙發展的矛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勞動給予了人們獲得幸福的各種條件,不靠辛勤努力獲得的享受,不僅不可持續,而且很快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曾國藩曾言人有三樂,其中一樂便是“勤勞而后憩息”。如今,我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讓勞動最光榮成為社會的崇高風尚,讓奮斗最幸福成為所有人的價值認同,持續匯聚實干力量。新征程上,勞動者們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毅力,勇於創新、敢於追夢、樂於奉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