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新一輪封關將帶來哪些利好?專家學者解讀來了

平潭綜合實驗區新一輪封關運作正在進行中,全島封關准備意味著什麼?又會帶來哪些影響?來自平潭綜合實驗區創新研究院、福建省委黨校、福建江夏學院的多位專家學者對此進行解讀。
“封關”是指平潭全島成為一個“境內關外”區域,平潭島內可以享受“免保退選”等優惠稅收政策。“簡單來說,就是境外的商品能夠相對自由地進入平潭,但從平潭再進入到境內其他區域,就要按照和境內其他區域一樣的海關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平潭綜合實驗區創新研究院相關專家說,啟動新一輪封關運作,既需要硬件基礎設施的支撐,也需要制度的保障,這意味著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
“比如我們要做好業態的規劃,根據現有的場景去做好完善,同時政策上也在積極爭取與跟進。我們依托現有的海峽醫藥健康產業園、22號國際游艇碼頭、跨境電商園等業態載體,謀劃產業應用場景,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平潭綜合實驗區創新研究院相關專家介紹。
據介紹,平潭綜合實驗區封關運作協調機制第四次會議提出,要確保軟硬件項目序時推進,為封關運作打下堅實基礎。要強化服務促招商,圍繞跨境電商、生物醫藥、賽車、游艇、海洋裝備、影視、保稅加工等優勢產業,逐個產業研究、逐條政策梳理、主動上門宣傳推介,為企業投資精准“導航”。這些方向都將進一步激活平潭的產業創新力、經濟輻射力。
福建省委黨校閩台研究院院長羅海成介紹,平潭全島新一輪封關運作,在政策定位、監管技術、產業融合等方面實現迭代升級,將為平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一是有助於更好發揮海峽大通道功能。優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構建全覆蓋綜合監管體系,依托智慧口岸建設和信息化智能監管模式,強化物流監控、環島巡查等智能手段,縮減通關時間,提升跨境電商、兩岸農漁產品等業務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動平潭成為跨境貿易樞紐。二是有助於推動形成產業發展“政策高地”。突出政策與產業融合,推動平潭從傳統貿易向新質生產力驅動的綜合開放平台跨越,通過產業鏈延伸和政策疊加形成新業態,重點布局貨物貿易、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等領域,更好地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加工等新業態。
羅海成表示,平潭全島新一輪封關運作有助於深化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建設。通過放寬市場准入,降低貿易、金融、信息服務等領域門檻,有利於合作布局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等業態,形成跨境產業鏈協同效應,促進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建設與新一輪封關政策紅利同步釋放。
對於平潭新一輪封關帶來的影響,福建江夏學院金融學院教授丁杰認為,平潭新一輪封關運作后,依托政策優勢,將加快物流樞紐建設,物流產業的繁榮不僅提升了區域經濟活力,還能帶動當地居民就業。
丁杰表示,一方面,平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些新興產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加,並為當地百姓提供了技術培訓與職業晉升的機會,有效緩解就業壓力,推動就業結構優化。另一方面,平潭加大基礎設施和城市框架建設投入。這些舉措將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使當地百姓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
“通過政策紅利釋放、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完善、兩岸產業鏈深度融合、疊加多重消費場景等方面,將顯著提升當地百姓的經濟收入、就業機會和生活品質。”丁杰說。(何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