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市第五醫院:智慧護理  護患信任零距離

2025年05月12日09:46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智慧護理 護患信任零距離

廈門市第五醫院朝氣蓬勃、團結奮進、充滿愛心的護理團隊。

廈門市第五醫院朝氣蓬勃、團結奮進、充滿愛心的護理團隊。

中醫科護理團隊應用AI智能為患者進行耳穴精准定位。

中醫科護理團隊應用AI智能為患者進行耳穴精准定位。

肛腸科護理團隊利用物流機器人將藥品送到病房。

肛腸科護理團隊利用物流機器人將藥品送到病房。

  廈門市第五醫院護理團隊抓住AI時代的新機遇,積極將DeepSeek融入醫療、護理管理的運行與實踐。

  醫院護理部以前沿科技為翼,實現了護理質量與效率的顯著提升。在普通外科病房裡,AI系統的智能決策支持如同精准導航,為復雜病例量身定制康復方案,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達標率提高了37%﹔中醫科則創造性地開發使用了AI耳穴定位模型,將中醫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有機融合,診療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大幅縮短至5分鐘,穴位定位精度高達98.6%﹔而在肛腸外科,AI導航送藥機器人的引入,每日為繁忙的護理團隊節省了2.5小時的寶貴時間,讓護士們能將更多精力傾注患者,對他們進行專業照護與情感關懷。護理部張瑩主任表示,啟用智能系統助力護理管理,產生的不僅是效率,更是智能的暖流和關愛。

  普通外科:AI 賦能智慧護理 開創健康宣教新模式

  在廈門市第五醫院普通外科,AI技術與護理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患者帶來了個性化健康宣教。

  85歲的陳阿婆是一名腸癌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且有10余年高血壓病史,平時飲食不規律,尤其愛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體重指數(BMI)16.5,存在營養風險。加之腸癌術后患者的飲食須遵循嚴格要求,因此對於本身就有基礎疾病和營養問題的陳阿婆,術后健康宣教顯得尤為重要。

  責任護士黃燕秋,憑借醫院的人工智能系統,精准分析了陳阿婆的個人數據,為她量身定制了“健康宣教推薦處方”。考慮到陳阿婆不識字且對紙質宣教方式不感興趣,黃燕秋啟用了DeepSeek系統,將專業醫學知識轉化為視聽宣教方案和動態的飲食指導方案,通過動畫視頻、語音、圖文等“視聽觸”多維模式,讓陳阿婆及其家屬輕鬆掌握了宣教要點。這一創新舉措不僅顯著提升了宣教效果,更使陳阿婆血糖波動從10-18mmol/L穩定在6-8mmol/L,血壓控制在理想的130/80mmHg范圍內。住院期間,陳阿婆還借助護士設置的AI語音提示功能,每日堅持完成康復訓練,術后一周康復出院。

  出院時,陳阿婆拉著徐護士長的手激動地說:“你們的護士真貼心啊!運用AI系統,教會我很多知識,真是很有耐心!”家屬也感嘆:“健康教育圖文並茂還有真人語音,我們照顧老人心裡特別有底。”

  護士長徐寶川介紹,自從應用了AI系統,該科室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從85%躍升至94%,這不僅是知識傳遞效率的提升,更是護患信任的深度聯結。

  中醫科:AI輔助定位耳穴 診療服務更精准

  在中醫科,AI智能化的浪潮同樣為中醫護理帶來了新契機。中醫科張巍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創造性地使用AI智能輔助耳穴定位技術,效果顯著。

  67歲的王阿姨是一位患有非器質性失眠症的患者,長期受到失眠困擾,反復入院中醫科調理,但效果不佳。張巍護士長嘗試應用耳穴貼壓專科護理技術來為王阿姨治療。

  由於王阿姨外耳輪處有瘢痕畸形,在耳穴定位方面存在困難,張巍護士長創新引入AI智能輔助定位手段,使用AI技術對患者耳部輪廓進行識別,成功為患者精准定位耳穴部位,並配合診療方案,辨証取穴,為患者實施治療。經過治療,困擾王阿姨的睡眠障礙得到了明顯緩解,每晚睡眠時間由原來的間斷入睡2-3小時,達到治療后的每晚深度睡眠時間不低於6小時。

  中醫科護理團隊引入AI智能輔助定位技術,利用耳穴三維定位模型,對不同形態的耳部結構實現AI精准耳穴定位,使准確率提升到了98.6%,操作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5分鐘。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提高了護理效率,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加精准、高效的護理服務。(文/記者 劉蓉 張玉榕 實習生 韓天一 通訊員 秦新立 凌梓 圖/記者 張奇輝)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