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治賦能 數惠民生
泉州洛江:“四微聯動”破解多元小區治理難題 繪就現代化社區新圖景

自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泉州市洛江區以微服務、微心願、微公約、微協商“四微聯動”為核心抓手,構建系統化治理機制,依托智能化平台,針對新建小區、老舊小區、安置小區等不同主體類型社區,精准施策、科技賦能,著力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顯著提升社區(小區)治理效能與居民幸福指數。
智聯新鄰,解鎖“需求即應”幸福密碼
萬安街道后埭社區江濱府小區作為典型的新建商品房小區,居住著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后埭人”,年輕家庭佔比超過七成,鄰裡關系疏離、需求多元分散成為治理難點。為打破這一困局,社區創建“后埭有福”公眾號及“鄰聚裡”小管家,以信息化手段搭建居民需求反饋平台,居民隻需掃描物業管家二維碼,即可在線提交“微心願”“微建議”。
當“下班回家充電樁總被佔滿,能不能多裝幾個”的訴求通過平台反饋后,小區立即啟動“需求大起底”行動,採取“線上問卷+黨員包樓”的摸排方式,精准定位居民需求。兩周內,78個智能充電樁在小區落地,有效緩解了充電難題。此外,社區進一步梳理出健身設施增設、快遞櫃擴容等13項居民訴求,通過“即時辦”與“協商辦”分類,建立從需求收集、任務分配到結果反饋的全流程跟蹤機制,讓“陌生人社區”逐步轉變為“幸福共同體”,“鄰聚力”明顯增強。
智網共治,構建“接訴即辦”智治格局
萬安街道萬福社區地處洛江區中心城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密集,基礎設施陳舊,外來人口眾多,鄰裡矛盾頻發,社區治理面臨諸多挑戰。為破解這一難題,社區將轄區劃分為10個網格,並引入“洛江智治協同助手”平台。該平台整合數據採集、信息匯聚、任務派領、過程監管、事后評價等功能,同時融合“厝邊守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構建起智能化管理新體系。網格員通過平台可實時上傳問題,后台管理人員能夠全面掌握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判與精准調度,探索出一套社區“接訴即辦”的高效治理模式。
吉源小區網格員在巡查時發現,電動車車主與物業公司因意外受傷賠償問題產生糾紛且陷入僵局,隨即通過手機將詳細信息採集上報。社區接收到信息后,迅速聯系小區“三官一律”“三師三員”等專業志願者介入,最終促使雙方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成功化解矛盾。截至目前,社區依托該平台已累計處置鄰裡糾紛、環境衛生、設施維修等民生問題200余件,矛盾糾紛化解率高達98%,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治理目標。平台還通過大數據分析,定期生成社區治理熱點問題報告,為社區提前規劃、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撐,推動老舊小區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變。
智創僑韻,打造“僑情智理”服務樣板
雙陽街道南山歸僑安置小區作為僑鄉特色社區,面臨著僑胞服務需求特殊、治理資源整合困難等挑戰。為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社區推出全國首個僑鄉特色AI助手“小僑”,並配套開發“和美南山·掌上鄰裡”微信小程序,構建起“數據活化-場景再造-服務升維”三階創新體系。“小僑”作為24小時在線的“數字網格員”,依托“1+3+N”服務矩陣,對接便民、文旅、志願3類數據庫,衍生出助老送餐、家電維修、糾紛調解、心理咨詢等N項民生服務。
獨居老人王阿婆通過智能手環呼叫“需要降壓藥”,“小僑”系統自動識別需求,10分鐘內調度志願者送藥上門,並同步提醒簽約家庭醫生回訪。百年僑厝安裝的煙霧傳感器觸發預警后,“小僑”立即向3名網格員推送定位,聯動微型消防站5分鐘內抵達現場處置。在文化傳承與志願服務方面,“小僑”根據居民興趣愛好,精准推薦長者食堂送餐、僑史講解員等特色志願崗位。
“和美南山·掌上鄰裡”小程序則立足僑鄉特色,整合數字技術,打造集黨建服務、文化傳承、便民生活於一體的“雲端鄰裡中心”。通過引入智能客服、大數據分析技術,實時感知居民需求﹔“活動日歷”功能根據用戶畫像精准推送僑文化體驗、民俗節慶等活動﹔“社區商戶”板塊促進社區經濟內循環﹔“便民服務”實現繳費、報修等事項“小事不出掌上,服務直達指尖”。該平台已覆蓋3000余戶居民,“積分兌換”“四微聯動”“專業社工+志願服務”等功能即將出爐。
下階段,洛江區將進一步拓展“四微聯動”工作的覆蓋范圍,拓展延伸至鄉鎮鎮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觀察聯系點等常住人口集中區域,針對“四微聯動”成效難量化、評價標准模糊等問題,探索利用智能化構建“四微”評價體系,為社區治理賦能,全力打造更具溫度、更有品質的智慧友好城區。(洛江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