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品牌價值“十連冠”背后的“安溪密碼”

近日,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單正式發布,安溪鐵觀音以1443.07億元的品牌價值和899的品牌強度,位列區域品牌第一位。與去年相比,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淨增2.65億元。這是安溪鐵觀音連續十年蟬聯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
高價值的背后,是安溪長期塑造維護安溪鐵觀音品牌的努力。近年來,安溪縣深入踐行“三茶”統籌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品牌的培育和發展工作,積極推動實現茶產業由單一品類向全產業鏈集群擴展、傳統生產向現代業態轉型、區域品牌向國際市場跨越的戰略升級。
安溪鐵觀音連續十年位列區域品牌價值第一位
增強生態效能提品質
春茶時節農事忙,又是一年春茶香。在祥華、感德、龍涓等產茶鄉鎮,壟壟茶樹阡陌縱橫,畦畦茶田滿目蔥翠。
高山雲霧出好茶。在安溪3057.28平方公裡縣域中,千米以上高山約有140座,所處的經緯度、年平均氣溫、降雨量、相對濕度、紅壤或砂質紅壤,微酸性土質及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礦質營養元素豐富等,形成安溪獨特的地域環境,滋養出安溪鐵觀音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
品質是品牌的生命線。圍繞茶園生態,安溪縣對茶葉主產區、核心產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為品牌發展涂好生態底色。
茶園套種大豆模式
“在茶園中套種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以及油菜花,可以作為茶園的綠肥,大大提升茶葉產量與品質。”走進龍涓鎮一處生態茶園,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態畫卷隨處可見。茶園負責人劉金龍介紹,茶園裡的生物多樣性,還能使生態系統自然調控發揮作用,茶樹上的病虫害減少30%以上。
要想茶葉好,先得生態好。在生態保護上,安溪縣從縣域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土壤微生態三個層面立體構建茶園復合生態系統,推進集成應用生態調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連續17年出口茶葉100%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獲評全國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安溪茶山,梯田層層
茶園小環境優化了,大環境也要“綠”起來。在全域生態上,安溪縣落實“山長制”“林長制”等。2024年,全縣植樹造林面積6079畝,實施森林撫育面積58585畝。同時,致力於提升茶山的生態環境,通過實施“兩留”“兩減”等措施,構建了一個山、水、林、草、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生態栽培體系。如今,全縣的生態茶園覆蓋率已超過80%。
“山地農業與茶園共榮共生,和諧共長,成為茶農的主要生計方式,森林、茶樹、村落有機結合,構成完美的復合生態景觀,這也是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最突出的優勢。”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小鵬說。
建強產業鏈創新發展
安溪縣現有茶園面積60萬畝,茶葉年產量6.2萬噸,80%人口從事涉茶產業。近年來,安溪縣深入實施“穩一產、強二產、優三產”發展戰略,打造涵蓋一、二、三產的茶產業鏈條,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茶產業綜合產值達416億元,獲評2024茶業踐行新質生產力縣域、全國茶業重點縣域。
安溪縣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介紹,近年來,安溪縣以龍頭茶企培育為抓手,加快工業化步伐,現已形成以八馬茶業、華祥苑茶業、安溪鐵觀音集團等3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引領的“頭部”企業集群。同時,延伸發展茶葉深加工、茶機械、茶包裝、茶器具等配套產業。
多年來,八馬茶業持續更新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精制生產線
“公司依托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茶產業研究院等國家級、省級科研平台,匯聚行業頂尖人才,構建起涵蓋茶葉採摘加工到倉儲物流銷售的全鏈條標准化體系。”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說。
茶葉全產業鏈收益,不僅要穩住一產、做強二產,還要做優三產。安溪縣以拓寬營銷渠道為重點,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線下,安溪縣建有中國茶都、中國特產城、中國茶博匯3個茶葉集散中心,入駐全國六大茶類和茶配套店鋪近4000家,形成“買全國、賣全國”“買全茶、賣全茶”的供應鏈體系﹔線上,與頭部電商合作,建設茶科網電商聚集園區等電商園區,打造“中國茶都直播基地”。目前,安溪縣縣域茶葉電商年銷售額超百億元,佔全國近1/4市場份額。
茶科網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茶科網產業園幾乎涵蓋了茶葉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的每一個環節,更是直播帶貨的前沿陣地。目前,該園區企業日均銷售總額近2000萬元,日發貨量超10萬件。許多頭部供應鏈企業也紛紛落戶園區,為直播提供各類好茶及“網紅爆款”。
此外,安溪縣秉持創新發展理念,將茶文化(鐵觀音非遺)、書香文化(城市書房、茶主題繪本)、心香文化(禪茶精神)與茶產業、文旅業、制造業深度綁定,開發茶書文創、茶香研學路線、香道體驗空間等跨界產品,形成“文化IP+產業鏈”的乘數效應,讓茶主題民宿帶動周邊農產品銷售增長30%,實現文化價值向產業價值的轉化。
2025年,安溪縣將著力強化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持續鞏固茶產業發展基礎,深入實施產業鏈現代化升級行動,重點推進城東茶業專業園區、華祥苑新茶飲供應鏈園區等項目建設﹔持續完善產業鏈布局,統籌推進茶葉精深加工、新茶飲供應鏈體系等業態協同發展。通過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力爭實現全縣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450億元目標。(文/章桂林 圖/安溪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