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突圍 寧德福安“老產業”吸引全球採購商

“這次帶來的新產品是紫芯砂缸,這款產品通過加裝前置過濾器,減少維修、維護成本,提高客戶效益。”“我們參展的是今年新研發的太陽能加光伏新型燈塔,產品符合環保最高標准,深受澳洲客戶青睞。”……第137屆廣交會5月5日落下帷幕,寧德福安市70多家電機電器企業拿出“看家本領”,展出的環保、高效、智能等產品,吸引全球採購商的目光。
產品推陳出新映射產業發展韌勁。發軔於20世紀50年代的福安電機電器產業,也曾一度陷入同質化競爭、研發投入不足等困局。瞄准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企業轉型求新機,政府搭台出政策,雙向發力,福安電機電器產業收獲了新動能、打開了新市場,去年完成產值133.19億元。
今年,福建省工信廳等五部門印發《關於支持福安市電機電器及按摩器具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力爭到2027年實現全產業鏈規模突破500億元。初夏時節,記者走進福安,探究電機電器這一傳統產業澎湃活力所在。
在銓一車間,技工在進行電機主定子漆包線整形工序。李郁攝
新技術開拓新市場
在福安,談及電機電器,繞不開閩東電機廠。這家創辦於1958年的電機電器企業,研發出閩東第一台電機,結束了當地沒有工業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當電機電器逐步成長為閩東主導產業,閩東電機廠卻和多數國企一樣面臨轉型。許多技術骨干憑借技術積累,毅然丟掉“鐵飯碗”,投身小鼓風機、小電風扇等制作。一時間,民營電機電器如雨后春筍,在福安蓬勃生長。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許多電機電器企業資不抵債,紛紛宣布破產。隨后幾年,整個行業陷入‘至暗期’,不良貸款率高達3.4,銀行不敢放貸,企業運營艱難。”福安市企聯副會長郭劍彪告訴記者,經過這輪洗牌,電機電器行業泡沫被搓破,沉澱下來的那批企業一步一個腳印進行實體制造,逐步走出了“寒冬”。
創辦於2016年的福建銓一電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專注技術創新,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收入囊中。
走進銓一生產車間,技術工人穿梭於一台台大型發電機中忙碌著。技術部工程師葉夢珪正對一台高壓發電機的數字DVR功能進行測試,見記者來訪,笑著介紹:“這台發電機可是去年公司年產值突破5億元的‘功臣’。”
這台高壓發電機有何過人之處?“我們研發的高壓發電機解決了過去高低壓間轉換需要一台變壓器、遠距離輸電損耗大、高壓對電纜直徑要求高等行業痛點。”葉夢珪告訴記者,高壓發電機的面世是厚積薄發的成果,“2022年,銓一就在人才、材料、設備等環節提前布局,經過2年多蓄力,2024年在福建省民企中首發高壓發電機。目前,該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我國油田、礦山等領域。”
制造車間。福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銓一,不隻有高壓發電機。企業自主研發的緊湊型發電機以易於安裝的產品結構和所有功率段全覆蓋等優勢,獲得客戶青睞。“緊湊型發電機顧名思義就是小巧輕便,如何在有限空間內保証產品性能,既考驗技術,也考驗企業對研發投入的決心。”葉夢珪說,模具是研發投入中的大塊頭,每進行一次結構調整,模具就得重開,“開一套新模具少則幾十萬元,正因舍得投入,我們的緊湊型發電機才能實現全功率段覆蓋。”
這些年,憑借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發力,銓一自主研發的QYJ、QYH等系列無刷交流同步發電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一片天,企業手握8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福安現有電機電器及配套企業700多家,從業人員超8萬人。在福安市工信局局長謝華看來,福安電機電器產業“老樹”能不斷長出“新枝”,就在於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不少電機電器從業者的共識,“代工可以保証企業生存,但真正決定企業能走多遠的是自主研發能力。”
在巨龍電機(寧德)有限公司,談起技術創新,企業董事長林清饒有興致地介紹起新近研發的游泳池智控系統,“巨龍電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生產游泳池智控系統裝備的企業,這款產品銷量在全國市場佔有率達20%,細分產品更是在全國行業排名前三。”
在福安市隆凱電機,企業新研發的大型機組、高壓機組等產品成為企業銷售額的重要引擎,“憑借這些新產品,我們成功拿下多個大項目,開春以來,共獲得訂單2億元,同比增長33%。”企業副總經理張天宇介紹。
“技術更新,產業升級”正成為福安電機電器這一傳統產業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福安出台《推動福安市電機電器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政策驅動、技術診斷、金融扶持等方面,全面引導電機電器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目前,當地共有電機電器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4家、省創新型中小企業21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
數字化激發新效能
巨龍電機轉子車間,干淨、井然,交給機械手和智能控制系統。工人隻用查看數據,點點按鍵就能管理從平頭、鑽孔到壓裝的全套流程。“這是巨龍電機第一條數字化產線,正是通過這條產線的探索,其他產線的數字化才能快速鋪開。”林清介紹。
巨龍電機專注於高效電機、水泵等研發制造,產品遠銷海外一百多個國家。隨著業務市場逐步打開,企業產能卻跟不上了。“產能主要受限於生產效率。過去生產靠人工,管理憑經驗,效率低、成本高。”多次外出考察,林清發現很多競爭對手已經開始數字化轉型,加之客戶對公司進行資質審核時,也對車間生產提出了新要求。
是被動遭“淘汰”,還是創新“蝶變”?
工人在巨龍電機車間按工序作業。李郁攝
2018年,巨龍電機決定從轉子車間起步數字化轉型。為什麼是轉子車間?林清解釋說,電機電器生產工序環環相扣,而轉子生產繁瑣、人為影響因素大,有一兩個員工請假就會影響產量,進而影響產能。
數字化轉型,巨龍電機做的頭一件事是精益化管理。“數字化轉型並非簡單的設備更新,而是通過技術嫁接、管理重構,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躍升。”林清介紹,企業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對轉子車間生產流程、產線布局進行重塑,並結合技改對設備進行更新迭代,實現單機自動化。
打好基礎,2019年,巨龍電機將設備聯網,開始小批量生產。“試產時,設備與網絡不兼容等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林清說,半年時間,回溯流程、反復測試,第一條數字化產線最終誕生。
巨龍電機生產車間裡,處處可見數字化設備。福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一個工人看管一台機子,到單機自動化后一個工人看管4台機子,再到產線數字化后,一個工人看管2至3條生產線。轉子車間數字化帶來產品量、質雙升,讓巨龍電機接單底氣更足了。
如今,巨龍電機生產車間裡,處處可見數字化設備。“目前,我們已建成水泵、拉伸等6條數字化生產線。”林清介紹,數字化轉型后,企業單位生產效率提高40%,庫存率下降75%,交貨周期縮短37.5%,月度產能從3萬台逐步遞增至8萬台。
前陣子,林清接到福安市工信局帶來的好消息:企業5G智慧工廠入選國家工信部5G工廠名錄。
促進電機電器智能化改造,鞏固擴大傳統產業優勢,近年來,福安出台了《福安市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三年專項行動方案》《福安市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八條措施》,從設備投資補助、企業招才引智等方面,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政策支持。同時,組織專家開展數字化轉型“義診”,量身定制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生產技術整體提升,帶動企業轉型升級。去年,巨龍電機、神威電機入選福建省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新材料帶來新發展
導葉、葉輪、泵殼……走進位於甘棠工貿區的福安市建達流體科技有限公司,仿佛置身於一家電機電器零配件超市,各種型號的零配件琳琅滿目。
建達流體主要生產不鏽鋼沖壓泵、立臥式多級泵等配件,是一家集研發設計、制造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從浙江購入的一台水泵材質中得到啟發,企業開始使用不鏽鋼生產電機電器零配件。
新材料帶來新挑戰。“用不鏽鋼生產零配件,拉伸工藝是一道難關,我們通過使用新設備、聘請技術人員,打破這道工序的掣肘。”建達流體總經理胡建泉介紹,隨著發展漸入佳境,企業還建成了模具車間,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企業開始使用不鏽鋼生產電機電器零配件。福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電機電器產業體量大,不僅帶動效應強,而且產業關聯度高,不鏽鋼的使用促成福安不鏽鋼新材料與電機電器這兩大產業“牽手”。“過去,我們生產原材料都是從浙江購買,運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原材料有質量問題也不能快速解決。”胡建泉介紹,隨著青拓集團落戶福安,建達流體購買原材料不再奔波,不僅省下了一筆運費,生產過程中有任何質量問題,對方都能第一時間安排技術人員到現場解決,“目前,我們每年不鏽鋼消耗量在4000噸到5000噸,青拓研究院研發的不鏽鋼新品種也會到我們這裡進行性能測試。”
拓寬成長空間,建達流體持續擴充產品品類。“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零配件種類齊全、型號多。”胡建泉介紹,企業建筑面積38000多平方米,目前還在尋找新廠房,“許多電機電器企業騰不出這麼大的空間來生產這些零配件,選擇從我們這裡購買。”
零配件生產,設備投入不可少。指著一台近3米高的級進模,胡建泉介紹,“像這樣一台級進模,價格是240萬元,對於一些單量不大但又需要這些配件的電機電器企業而言,直接從我們這裡購買,能大大節省設備購置成本。”
精密雙動數控拉伸機、高精度龍門壓力機、高精度斜軌車床……在建達流體,一個個生產零部件的“龐然大物”讓企業生產更智能,“我們現在擁有自動化生產與檢測設備150多台套,是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胡建泉說。(通訊員 陳雅芳 記者 蘭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