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展會真正成為經貿橋梁(縱橫)

300余家採購商攜數百個展會項目前來尋求合作,境內外近40個城市的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的代表參加,11個重量級會展項目簽約落地……近期,在福建舉行的第八屆廈門會展周,圍繞會展營商環境建設、中國展覽出海等議題展開探討,中國展覽企業應如何把握市場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當前,全球形勢復雜多變,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激烈博弈。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經貿發展的晴雨表,會展業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更要發揮作用、彰顯擔當。我國會展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出海辦展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從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國際石材展等展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到漢諾威工博會、國際消費電子展等國際展會上中國品牌集中亮相,我國展會經濟已從“國內主場”邁向“全球舞台”。2024年中國貿促會審批通過並實際執行的出國展覽項目共有1166個,其中出國參展1067個、出國辦展99個,更多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矚目。
海外辦展並非簡單的場地遷移,而是涉及文化適應、政策合規、資源整合等復雜挑戰。讓中國展覽順利走向海外,並成為推動中國品牌全球化的有效平台,需要政府、行業與企業協同破局。
出海辦展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面臨關稅、貿易政策等錯綜復雜的因素。為更好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廈門已在展會出海領域展開一系列創新探索,依托“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聯動機制,發揮“海絲”優勢深耕東盟市場,借力金磚平台拓展國際合作。上好出海前的“基礎課”,會展企業在國際舞台上才更有底氣。
從出海動向上看,目前各個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消費電子、醫療系統等新興行業,不再隻滿足於產品出海,而是轉為產業鏈、供應鏈出海。“借展出海”不僅幫助行業企業直接面對海外客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產品曝光度,還能讓企業深入了解目的國的市場需求,為產品開發和市場策略調整提供有力支持。
出海之后,展覽公司要成功辦展,必須實現本土化運營,包括了解當地市場,建立本地團隊,與當地政府、商會協會及展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及進行有效推廣和邀約專業觀眾。這些舉措有助於企業更好地適應目標市場的文化、法律和商業環境,提高展覽的成功率和影響力,確保展覽能夠順利舉辦並取得預期效果。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在辦展中創造更多商機,一定能搭建起更多聯通中外的經貿橋梁。
(摘編自《福建日報》,原題為《出海辦展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