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席“菌菇宴”的背后,是福建古田“以菌立縣”的積澱

2025年05月19日18:0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玉耳白刀魚。人民網 李唯一攝

玉耳白刀魚。人民網 李唯一攝

人民網寧德5月19日電 (李唯一)“這道玉耳白刀魚值得品嘗,銀耳是改變古田命運的‘金娃娃’,白刀魚則來自古田人的母親湖——翠屏湖,一道看似不起眼的菜,成為了古田人探索突破食用菌栽培技術、持續保護縣域生態環境的見証。”古田縣委書記許鋒表示。

2025福建寧德(古田)康養文旅產業發展大會將於5月20日開幕。作為大會的配套活動,19日,菌菇宴品鑒會在寧德市古田縣舉行,以古田食用菌為主要食材的19道菜肴,向人們展示出福建古田“以菌立縣”的深厚積澱。

珍菌總匯拼鱸魚。人民網 李唯一攝

珍菌總匯拼鱸魚。人民網 李唯一攝

花菇鮑魚。人民網 李唯一攝

花菇鮑魚。人民網 李唯一攝

黑椒猴菇排。人民網 李唯一攝

黑椒猴菇排。人民網 李唯一攝

冬菇番鴨露。人民網 李唯一攝

冬菇番鴨露。人民網 李唯一攝

據了解,古田縣銀耳栽培歷史悠久,全國約90%的銀耳來自古田縣。從1977年的代料瓶栽技術突破開始,古田縣的銀耳技術共經歷了三次變革。銀耳產量從1976年不足1噸提高到了1982年的219噸,增長200多倍,產值翻了57倍。

作為“中國食用菌之都”,古田縣擁有38個食用菌品種,年產鮮菇超百萬噸。多年來,古田縣積極探索從傳統糧食生產向菌上建“糧倉”的轉變,全面踐行大食物觀,現擁有600多家菌包廠、烘干廠、輔料生產基地和精深加工企業,以及全國最大的食用菌批發市場、400多家電商企業、2700多家網店,並積極探索菇棚“光伏+”模式,實現“棚上發電、棚下種菇”。

煎釀羊肚菌。人民網 李唯一攝

煎釀羊肚菌。人民網 李唯一攝

珍菌佛跳牆。人民網 李唯一攝

珍菌佛跳牆。人民網 李唯一攝

2024年,古田縣食用菌產量達94萬噸,產業鏈總產值達28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21年居寧德市首位。可以說,讓昔日落后“小山城”茁壯成長為今日“中國食用菌之都”的“密碼”,就在於古田全縣14個鄉鎮(街道)近200個村的5萬多戶菇農圍繞食用菌產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不懈努力。

古田縣副縣長李杰表示,以古田食用菌為主要食材制作菜肴,有利於進一步推廣古田食用菌種植歷史和技術,加強古田縣作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的影響力,助推古田縣打造“世界銀耳之都”。

銀耳沙拉。人民網 李唯一攝

銀耳沙拉。人民網 李唯一攝

銀耳貢丸。人民網 李唯一攝

銀耳貢丸。人民網 李唯一攝

當前,古田縣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銀耳之都”。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食藥用菌區域品牌價值總榜,古田銀耳作為古田縣食用菌品類中的重要品種,其品牌價值已達153.45億元,連續三年在總榜中位居第二,並在2024中國食藥用菌(食用菌耳類)區域品牌價值榜中位居第一。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