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無邊海帶”在連江試養成功

近日,據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消息,去年12月在連江下海試養的全國首批“無邊海帶”幼苗眼下已經成熟,其畝產相比近年廣泛養殖的普通海帶可增產25%,平均成品率可提高35%。這標志著全國首批“無邊海帶”試養成功。
對“無邊海帶”進行抽檢
5月18日上午,由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海洋職業技術學校、福州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等單位組成的專家團來到筱埕鎮官塢村,對隨機從黃岐灣海區抽取的“無邊海帶”和同期統一養殖的普通海帶各30株進行抽樣測產以及生物學測量。
“通過對長度、寬度、厚度、鮮重等指標的測量,我們發現‘無邊海帶’的成品率可以達到85%以上,而傳統有邊且褶皺比較明顯的普通海帶成品率僅55%左右。”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鐘晨輝表示,經專家組測產,“無邊海帶”與目前廣泛養殖的普通海帶相比,具有明顯的增產優勢。
煮熟后的“無邊海帶”
據介紹,以往,海帶加工時會產生40%左右的邊角料,造成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浪費,而“無邊海帶”的中帶部比較寬大,邊緣部褶皺不明顯,其株身較長、葉片較厚,整片利用率可達85%-90%,是海帶精加工的優質原料。
去年10月,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與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聯手,採取“海帶母體精選、配子體雜交”的育苗新技術,成功培育出首批“無邊海帶”苗。去年12月,這批苗種被投放在黃岐灣海區挂養,面積達50畝。
“無邊海帶”幼苗
“畝產更高的‘無邊海帶’將大大提高群眾的養殖效益,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與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全力做好‘無邊海帶’的選育工作,為海帶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優質種苗保証。”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哲龍還透露道,“無邊海帶”現已被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列為水產養殖選育系,近期將申報國家新品系認定。
“今年連江縣計劃培育5萬片的‘無邊海帶’苗,將投放在福建、山東、遼寧等地開展示范養殖,其中3萬片投放在福建省內。”據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二級主任科員林穎輝介紹,通過推廣“無邊海帶”的養殖,輻射帶動廣大群眾從養殖“無邊海帶”中獲益,助力連江海帶產業蓬勃發展。
此次收獲的“無邊海帶”
近年來,連江深入踐行大食物觀,積極發揮全國海洋大縣優勢,持續推進水產種苗創新工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強科研合作、優化培育環境等措施,研發培育出“福鮑1號”鮑魚、“黃官2號”海帶、“岱衢族”大黃魚、中間球海膽等水產養殖高優品種,構建起育苗—養殖—加工—品牌—銷售—餐桌的“一條魚”“一粒鮑”“一根海帶”全產業鏈,著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力推進“世界漁都”城市IP暨“海連江”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工作,助力福州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文/吳其法 吳丹 圖/吳其法 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