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安:全力“惠企安商”,隻為“最親的人”

要簡單,來惠安。5月19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召開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布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十大措施,舉辦政企對接圓桌會,提出推動營商環境“四大提升”等,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地。
這是該縣連續第三年高規格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大會。近年來,惠安始終秉持“要簡單、來惠安”營商環境服務理念,持續擦亮“惠企安商”品牌,累計出台“惠企安商”系列措施111條,兌現惠企資金超16億元,新登記經營主體近4萬戶,開辦企業、公共設施接入、登記財產、解決商業糾紛、政府採購、信用監管、政務服務等7個指標排名全市第一,交出了一份政企同心的亮眼答卷,致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活動現場
“媽媽式”服務打造營商“金招牌”
惠安以“媽媽式”服務為引領,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惠安確定了2025年沖刺全市標杆的奮斗目標,並正式發布惠安縣營商環境創新行動十大措施。
DeepSeek+AI惠女賦能政務服務建設。以“數字政務門牌”為基底,通過整合“惠辦事”“惠政通”平台數據要素,建立統一的政務服務咨詢入口,並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定制化的惠女AI政務形象大使,推動政務服務向數智化轉變。
構建工業設備安裝服務新模式。通過建立“定期巡查+專項督查”機制,推行“督導+幫扶”工作模式,實施超前介入指導,建立質量追溯體系,確保施工質量符合國家標准規范。
做優“平台鏈”,實現人力資源“一鍵直達”。高水平建設縣級人力資源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人力資源數字服務中心及眾創空間,搭建人力資源主題創新創業平台,打造“入惠人才服務第一站”品牌。
全面推行信用修復“三書同達”。在繼續落實優化企業信用修復十條措施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信用修復“三書同達”,在向經營主體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決定書》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告知經營主體信用修復的條件、方式、途徑等,增強信用修復針對性。
提高市場准入與退出便利度。通過推進登記審批規范化,推行証照合辦、免申即辦、多証合辦、証照同銷等便利化改革,推出更多涉企“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
“稅費同繳”聚合力,簡化增效優服務。持續優化“稅費同繳”功能,以業務數據共享為基礎,積極拓展功能業務應用場景,全面推行“稅費同繳”功能的常態化應用,滿足群眾多場景辦稅繳費需求。
強化設施建設,保障企業用水。實施城南水廠三期擴建工程,保障惠安縣重點企業以及大用戶的用水安全。針對園區有用水需求的企業用戶,設立提升營商環境企業用水報裝客戶經理“一對一”服務模式,打造以“水保姆”“零跑腿”為標志的供水服務新優勢,構建職責明確、精准高效的客戶服務體系。
加大企業融資支持。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活動﹔推動銀擔深化互信合作,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服務作用。
強化資本市場培育。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一批縣域內納稅500萬元以上、專精特新、高端人才創業項目等優質企業,篩選重點培育對象,組織符合條件企業積極申報省市上市后備企業庫,分層、分期輔導培育。
發揮政府採購功能,推廣惠安特色產品,支持綠色建材。積極對上溝通,篩選符合要求的惠安特色商品申請加入福建省政府採購網網上超市福建特色商品及綠色建材館專區商品,發揮政府採購功能,推廣惠安特色產品,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
惠安將以營商環境創新行動“十大舉措”為抓手,提供更加優質的政策和服務,持續打造尊商、親商、安商的營商環境。
“零距離”服務培育發展“新動能”
優化環境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據了解,今年的大會,惠安部門與企業家交流座談環節創新採用“圓桌對話”形式,設置五大主題交流區,每桌都有兩個職能部門聯合對接,企業代表們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落座,或在交流中靈活調整組別,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答疑、記錄訴求。
“這種形式讓我們能一次性對接多個部門,高效解決問題。”惠安雕藝循環經濟產業園負責人顏耀敏說。作為入駐惠安三年多的大型項目負責人,顏耀敏深切感受到當地政府的服務熱情,從辦事窗口到縣領導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縣裡專門為項目成立指揮部,在跨部門協調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幫助企業順利推進各項手續辦理。這種“一站式”服務模式讓企業真切體會到惠安“要簡單、來惠安”的營商環境理念。
在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重點產業鏈供需對接簽約儀式成為大會的一大亮點。此次簽約覆蓋石化、食品、校服等縣域主導產業,通過搭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平台,讓企業間的物理距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鏈式”合作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企業發展還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澆灌。大會現場還啟動了“1+N”鏈易貸模式助力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專項行動。惠安農信聯社組建的“騎手服務隊”將深入石化、食品、校服等產業鏈,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2024年,累計為1646戶提供融資擔保金額21.326億元,發放省級中小微企業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資金貸款2.05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題。
“樹立‘以營商論英雄’的導向,讓‘為企業扛責擔當’成為最大共識。”惠安縣委書記庄稼祥在大會上的講話,道出了惠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當前,惠安正掀起“解放思想、再上台階”大討論熱潮,縣裡提出把加強作風建設作為凝聚“要簡單、來惠安”營商共識的重要法寶,推動營商環境“四大提升”。即:以解放思想的好作風,帶動營商意識的大提升﹔以真抓實干的好作風,帶動辦事效率的大提升﹔以奮勇爭先的好作風,帶動營商口碑的大提升﹔以扛責擔當的好作風,帶動親商氛圍的大提升。
“一次辦”服務跑出惠企“加速度”
走進惠安縣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群眾臉上洋溢著輕鬆的笑容。這得益於該縣大力推進的“無証明城市”改革,74.27%的事項實現材料免提交,辦件量達400多件。綜合窗口的設立,讓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時長縮短了20%,群眾辦事從“多頭跑”變“一次辦”。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須以制度創新為引領,以機制變革為突破。惠安縣創新構建“1+17+N”立體化工作體系:由縣主要領導挂帥的領導小組統籌全局,17個專項工作組靶向攻堅,N個責任部門協同落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網絡,為營商環境優化提供強有力的機制保障。在制度體系建設方面,惠安先后出台《惠安縣創新發展“晉江經驗”聚力打造“惠企安商”品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2025年)》《惠安縣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十大措施》等系列指導文件,統籌推進147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部門審批股長登台發表承諾,堅決破解“中梗阻”,確保企業群眾“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
“在惠安,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是審批‘零阻力’、服務‘零距離’。”中化東大聚醚多元醇項目總經理戰曉彤深有感觸地說。這個總投資10.24億元的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10個月,較原計劃提前5個月,樹立國內化工新材料行業新標杆。
這樣的“惠安速度”背后是惠安針對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打出的改革創新組合拳:通過“幫督一體”機制為60多個項目定制個性化審批方案﹔常態化推行“多証聯發”讓47個項目平均提速3個月﹔盤活低效用地1855畝破解“用地難”﹔設立專門合議庭將案件審理壓縮至4.02天﹔動態調整行政執法“四項清單”對14萬起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為企業減負1674萬元。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讓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
企業的“信任票”,就是惠安營商環境的“金口碑”。美可紙業董事長鄭友套講述了一個暖心故事:公司三期項目因規劃調整遇到困難,惠安縣委縣政府連夜召開協調會,最終通過整合地塊打造銀發經濟產業園。“正是有政府部門的‘媽媽式’服務,我們企業才能更專心地聚焦實業,才能堅韌堅守、堅強應對挑戰。”鄭友套說。如今,美可紙業產值已從12年前的3800萬元躍升至如今的7.21億元,增長19倍,成為惠安外銷出口的標杆企業。
惠安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更多企業家爭做惠安高質量發展“最親的人”。(文/圖 蕙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