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間到大學 福建助產業工人求學圓夢

“這個位置的焊接要特別注意,你看我示范。”“遇到這種情況,需要修改編程。”在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忙碌的生產車間裡,主任工藝師張達斌頂著噪聲,耐心為“徒弟們”指導操作。
從亦步亦趨的“小學徒”到獨當一面的“大師傅”,張達斌的職業生涯已經過了二十余個年頭。在他看來,自己的技能“蛻變”除了車間生產線上積累下來的“熟能生巧”,更與參與福建省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學習密不可分。
張達斌(左一)在車間指導操作。福建開放大學供圖
2017年,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總工會依托福建開放大學,啟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計劃,共同出資鼓勵農民工學員,每年最高獎補1000元,助力學員通過在職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從小我就有一個上大學的夢想,竟然在我工作后實現了。”張達斌回憶,第一次去開放大學上課時起了個大早,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有一次公司派了個緊急任務,要設計一款液壓鏜孔工裝,涉及比較復雜的液壓和電控知識。我剛好在開放大學上過一門液壓氣動技術,在跟老師反復探討之后,最終圓滿完成工作還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學以致用的快樂讓張達斌很有成就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成為他的習慣。
憑著努力和勤奮,取得本科學歷的張達斌成了廠裡的數控專家,還獲得了全國先進制造業技術工藝人才、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在他看來,參加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的珍貴經歷讓他接觸到更多專業知識,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正在福建開放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讀的曾小波也深有體會。“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出來打工了,那時候因為學歷不高一直有點自卑。”為了提升自己,曾小波先后報名了福建開放大學專科、本科課程。
白天在車間工作,晚上視頻聽課,“每門課結束有在線考試,學得很扎實,明顯感覺到自己技術水平提高了。”上完專科,曾小波一鼓作氣報名了本科課程,學習熱情絲毫不減。從中專畢業的車間技術員起步,如今曾小波已經成為一名擁有本科學歷的“搶手”的工藝工程師。“學習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曾小波說道。
在福建,有7萬多名和張達斌、曾小波一樣的農民工、產業工人,通過“求學圓夢行動”項目實現了職場的“成長與蛻變”。
今年4月,全國總工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關於廣泛實施求學圓夢行動 推進產業工人學歷與能力提升的意見》,面向產業工人提供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在省教育廳和省總工會的推動下,福建在助力產業工人學歷與能力提升方面已有多年探索經驗。”福建開放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基本形成政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生態。福建省人社廳、省總工會也面向相關人群針對性地出資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形成“學歷+技能+職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
依托福建開放大學網上教學平台和省、市、縣三級辦學體系,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送教上門,送教入企。推行“校企融合”的培養模式,形成“實踐基地+特定人群專班+產業學院”的教育教學組織模式,在各地根據企業需要,成立“時代智匠學院”“百勝學院”“智造學院”等學院,把課堂搬進企業、車間,實現理論學習與技能實訓、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的有機結合。
不僅是制造業,面對新就業形態,福建省總工會聯合福建開放大學舉辦專門的本科、專科學歷班,學費由福建省總工會承擔,福建開放大學開設了面向直播電商、快遞物流等不同職業身份的專題課程及學員論壇。《直播帶貨為什麼能火?》《新業態從業者保險保障知多少?》等實用性課程頗受好評。
福建開放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期待產業工人“求學圓夢”實施意見的出台能為福建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幫助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產業工人通過學歷和職業能力提升,更好地融入城市、扎根城市,推動制造業、服務業人才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