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百家產業鏈單位加入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聯盟

人民網福州6月19日電 (記者林盈)今年5月,中國發射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太空計算時代”到來。衛星應用加速從科幻走向現實,未來產業該如何布局?二十余年的“數字福建”建設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衛星應用風口在前,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福建大有可為。
6月18日,第二十三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期間,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生態大會上,100家來自省內外的衛星數據採集、處理、應用全產業鏈的單位加入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聯盟。同期成立數字福建專家委衛星應用專家組,一批行業專家學者將在未來為產業發展提供戰略咨詢與技術支撐。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北斗的應用僅受限於我們的想象力。”武漢大學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教授葉世榕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的話,展望衛星應用的無限可能。
分析遙感衛星捕捉的氣象、藻類葉綠素變化等數據,用概率預報模型助游客追“藍眼淚”﹔為海上漁民提供“不失聯”的通信服務,讓漁民用上高帶寬網絡,實現海上直播帶貨﹔定位地震,監測火災,為文旅、文娛、游戲等數字經濟場景提供衛星三維數字孿生……仰望星空,衛星技術應用之下,“未來正來”。
“依托龐大的衛星數量可以實現全球覆蓋、高頻重訪、快速響應等應用需求,拓展衛星應用的場景,加速衛星商業化落地。”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顧行發說,處在變革的邊緣,衛星應用正從特定市場走向無處不在,為社會和眾多行業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
機遇怎麼抓?近年來,福建持續推進空天技術在海洋監測、應急管理、生態治理、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初步形成“衛星+”融合應用生態。根據《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福建將打造“海絲”“安溪鐵觀音”“天衛”等系列衛星星座,上線福建省衛星數據開發服務平台。
福建省招標採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親議作為省衛星應用產業“鏈主”試點單位代表,提出以“生態構建者”的角色引領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推動空天大數據的資產化、價值化、市場化邁上新台階。福州大學副校長盧孝強表示,福州大學將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與產業賦能,助力構建更加繁榮的衛星應用生態。
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新飛表示,該集團作為國企將挑起使命擔當,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理念,推動衛星數據要素的有序流通與創新應用,加快推動一批標杆性應用場景落地見效。
眼下,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已形成“四梁八柱”的發展框架。以政策為基、科技為核、資本為翼、生態為魂,福建省數據管理局、高校實驗室、金融機構和百家企業及服務機構攜手聯動,依托衛星數據專區上線與百企聯盟,推動“數據要素流通—技術創新—場景應用—配套服務”的生態閉環成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