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頂級心臟專家齊聚廈心醫院 觀摩中國原創介入技術

葛均波(右二)在廈心醫院介入導管室參與手術。廈心醫院供圖
王焱(左二)與美國心血管領域權威專家為“中國智造”點贊。廈心醫院供圖
近日,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廈心醫院”)迎來一場國際學術交流。美國西達賽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心血管領域權威專家Raj Makkar、Hasan Jilaihawi,以及中國台灣地區心外科專家、台北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等專程來訪並參加手術,實地感受“中國智造”在全球心血管創新中的崛起力量。
原創技術登場 展示“中國智慧”與自主創新
在此次學術交流活動中,廈心醫院王焱教授團隊相繼完成3例機器人輔助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R-TEER)和1例結合肺動脈去神經術(PADN)的經導管三尖瓣環成形術(TTVA),展示了中國在結構性心臟病治療領域的最新原創成果。
三項技術所用的機器人系統、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系統及肺動脈射頻消融導管,均為中國團隊自主研發、全球首創,成為國產高端醫療器械走向國際的重要裡程碑。
Raj Makkar是國際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現任西達賽奈醫學中心介入心臟病學主席、斯密特心臟研究所副主任,臨床經驗豐富,曾多次主導全球創新技術研究。“操作精准、響應靈敏,這是一項非常具有前景的創新成果。”Raj Makkar在機器人手術觀摩后給予評價,並對未來在臨床研究、產品驗証等方面的合作表示出強烈興趣。
醫工融合提速 廈門創新力量邁向全球舞台
作為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分中心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廈心醫院不斷推進醫工融合,攜手國內企業開發多項原創器械。其中,由王焱主導研發的心臟瓣膜手術機器人,2023年完成全球首例手術后在國際舞台上廣受關注。去年10月,該項技術在美國TCT 2024國際學術大會上首次亮相。
此次手術還完成了國產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系統及肺動脈射頻消融導管的全球首例聯合臨床應用,為復雜三尖瓣反流合並肺動脈高壓患者帶來創新解決方案,標志著中國在結構性心臟病多病共治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產品均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
“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觀摩之旅,中國原創技術正在引領全球心血管介入創新。”Raj Makkar表示。中美專家一致認為,廈心醫院堅持“以技術為核心、以臨床為引領”的醫工融合路徑,為中國醫療科技原創和國際輸出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未來,廈心醫院將繼續深化全球合作,為推動人類心血管健康事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記者 楚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