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市集美區司法局:以“誠毅”為鑰  巧解群眾心頭“疙瘩”

李昌乾
2025年06月26日17:2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日常生活中,鄰裡間雞毛蒜皮的摩擦、馬路上小剮小蹭的爭執、子女贍養問題上的爭執不休……這些煩心事,雖看似微小,卻往往成為群眾心中的“疙瘩”。糾紛雙方僵持不下,心結愈纏愈緊﹔尋求法律訴訟,又耗時耗力耗財﹔若放任不管,矛盾隨時可能升級,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反復拉扯的矛盾糾紛誰來“解扣”?僵局又該如何打破?

廈門市集美區司法局駐區綜治中心的誠毅金牌調解室,宛如一把精巧的“鑰匙”,無論是動之以情的“情感疏通”,還是曉之以理的“法律引導”,又或是借力的“資源整合”……一系列既務實又充滿智慧的調解舉措,直擊矛盾核心,將矛盾糾紛一一捋順、樁樁化解。讓群眾的煩心事有了出口,守護著轄區的和諧安寧。

“誠毅”為基 筑牢調解的“根”與“魂”

走進誠毅金牌調解室,牆上高懸的“誠毅”二字首先映入眼帘,牆面挂著“誠毅調解十法”的展示牌,透著一股讓人安心的實在勁。調解室內,幾張方桌圍坐,調解員黃進勤端坐其中,正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自2024年7月成立以來,這裡已然成為化解矛盾糾紛、守護社區和諧的溫暖港灣。

近年來,集美區司法局積極融入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滿足糾紛多元、快速、有效化解需求,助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集美區司法局供圖

近年來,集美區司法局積極融入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滿足糾紛多元、快速、有效化解需求,助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集美區司法局供圖

這間調解室為何取名“誠毅”?名字背后,藏著一段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與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緊密相連。1918年,陳嘉庚先生汲取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並結合自身立身處世感悟,概括出集美學校校訓“誠毅”,這更是陳嘉庚先生一生堅守踐行的精神信條。誠,教以做人﹔毅,教以做事。在他的《遺教二十則》中,諸多理念與如今司法調解工作的核心不謀而合。

2024年,集美區綜治中心正式運行,恰逢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集美區司法局深挖“誠毅”精神內涵,將其與人民調解工作相融合,誠毅金牌調解室應運而生。“‘誠毅’二字,不僅是挂在牆上的銘訓,更是刻在調解員心中的准則,也是對每一名來訪群眾的希冀。”誠毅金牌調解室負責人馬千雨說,它不僅是對嘉庚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更為基層治理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文化活力。

馬千雨表示,調解文化強調以和為貴,而“誠毅”作為嘉庚精神的重要內涵,“誠”字要求調解員要與當事人共情,設身處地為當事人思考﹔“毅”字則要求調解員在面對調解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時,要保持耐心和定力,反復溝通,彌合分歧,這與調解文化相契合。

而身為集美區“模范調解員”的黃進勤,退休后依舊熱心調解,他重新被聘任為人民調解員進駐誠毅金牌調解室后,始終以誠相待,耐心傾聽群眾訴求,實現當事雙方握手言和﹔面對復雜矛盾,他秉持堅定的毅力並以專業智慧剖析問題症結,做到“誠心化怨、毅行解紛”,調解效果顯著,更是憑借多年扎根基層的調解經驗,斬獲諸多榮譽。黃進勤表示,將“誠毅”融合於每一例矛盾糾紛的化解中,最終在法理與情理的平衡中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誠毅”化雨 潤澤調解的“枝”與“葉”

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但總要有人幫著解開死結,“誠毅調解十法”開啟了化解矛盾之門。

今年4月,誠毅金牌調解室收到了一個棘手的父子糾紛案件。一位八旬老人育有兩子,因老人早年與前妻離婚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父子關系長期疏遠。兩子拒絕支付贍養費,老人無奈求助集美區綜治中心,要求兒子承擔贍養費、醫療費、護工費及節日補貼。當事雙方僵持的關系給調解帶來諸多挑戰:老人情緒激動,指責兒子不孝﹔兩子態度強硬,拒絕見面,並反訴父親曾有經濟失信、家庭暴力行為,質疑其經濟狀況,僅願按當地最低標准分攤費用。父子信任幾近破裂,積怨深厚。

“家事糾紛調解,沒有鐵面判官,隻有理清一本算不清情感賬本的解鈴人。”馬千雨說,調解員首先通過“傾聽紓解法”,耐心接觸各方,緩解情緒激動的當事人,隨后以“氛圍渲染法”建立共情語境,傾聽訴求。梳理矛盾核心后,採用“背對背”溝通,引導老人表達關愛,向兒子闡明法責與喚醒親情。在協商贍養金額時,調解員並未簡單折中,而是逐條分析矛盾焦點,既強調贍養義務的不可免除性,也勸導老人體諒子輩的經濟能力與生活壓力。

“贍養是法定義務,但方式可以有溫度。”馬千雨指出,基於此,調解員運用“扶正祛邪法”,強調對當事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敢於說“不”。調解中,調解員提出“分步實施”的務實方案,先落實基礎贍養費,后續再協商醫療費,而不是按老人訴求一步到位,並輔以“節日關懷”等柔性提議彌合分歧,推動共識逐步形成。

馬千雨表示,彰顯法律剛性的“扶正祛邪法”,調解后期,面對老人反復變化的態度,明示其法律風險,並強化親情紐帶﹔對兩子則強調社會評價,防止矛盾升級。最終,運用多種調解方法,在情、理、法的共同作用下,雙方簽署協議,化解了這場積怨已久的家庭糾紛。

“止訴於源、化爭於情。”馬千雨說,通過以“誠”待人,以“毅”破局,這場調解最終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當事雙方在誠毅金牌調解室成功化解矛盾。集美區司法局供圖

當事雙方在誠毅金牌調解室成功化解矛盾。集美區司法局供圖

而面對復雜糾紛,往往需匯聚眾力。馬千雨舉例一起交通事故賠償的案例,誠毅金牌調解室啟動“借力破冰法”“增量探求法”等調解方法,聯合法院、鎮街組建三方調解團隊。鎮街干部深諳民情,法院提供可視化判例標准,調解員居中協調化解。多方優勢互補,短短兩天便促成賠償協議當場簽署履行。巧用調解方法,借外部專業之力,拓寬解決渠道,構建強大支持網絡,讓“單打獨斗”變為“協同作戰”。

從情感融冰到法理塑形,再到資源聚力,“誠毅調解十法”層層遞進,將“誠”之守信與“毅”之果敢貫穿解紛全程。它不僅高效化解了基層矛盾,更在每一次定分止爭中傳遞著“法治+溫情”的力量。據了解,自2024年7月入駐集美區綜治中心以來,誠毅金牌調解室受理調解案件1074件,其中現場達成協議623件,調解成功率接近六成。這些數字背后,是調解員們無數次的耐心傾聽、細心分析和用心調解。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誠毅”精神的深刻內涵,為集美區的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集美區司法局局長陳鳴表示,誠毅金牌調解室的成功,離不開調解員們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綜治中心的有力依托。該局將以區綜治中心為樞紐,持續深化“情、理、法”三位一體的調解模式,推動誠毅金牌調解室在矛盾預警、資源聯動、普法教育等方面發揮更大效能,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更多溫暖力量。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