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安電動船舶:逐浪藍海,駛向全球

2025年06月28日08:57 | 來源:閩東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福安電動船舶: 逐浪藍海,駛向全球

福寧船舶舾裝碼頭停靠多艘電動船

福寧船舶舾裝碼頭停靠多艘電動船

  日前,在福安市白馬河畔福寧船舶舾裝碼頭,一艘新建造的“明星船”——嶼見77號,剛剛完成試航,靜靜地停靠在這裡。這艘船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創新的設計,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這是全國首艘獲得中國船級社認証的純電低噪聲、零排放海上客船。”福建福寧船舶重工總經理胡裕國自豪地介紹道,他的臉上洋溢著對這艘船的美好憧憬。

  電動船舶,福安新名片

  福安,作為福建省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全市共有26家船舶修造企業,19座船塢,65座船台,36座舾裝碼頭,年造船能力高達150萬噸。

  在這裡,只要你有需求,幾百艘小型電動鋁合金船舶可同時開工建造,展現出福安船舶產業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運作效率。

  在設計上,福安船企與中船702所、武漢長江院、武漢理工大學以及福建船舶設計院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了深度合作。這些單位對電動船舶的標准和規范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他們在設計階段為福安的電動船舶把好關鍵一關,確保每一艘電動船舶都符合高標准、高品質的要求。

  而且,福安的產業鏈配套十分齊全。為電動船舶提供優質動力源的寧德時代工廠,距離生產區僅約70公裡。胡裕國自信地說:“上游的供應根本沒有問題。”這種完善的產業鏈配套,為電動船舶的生產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確保生產過程的順暢和高效。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是福安電動船舶快速發展的底氣所在。2024年,福安市建有觀光船、渡船、貨船等新能源船舶31艘,產值超過3億元,佔福建省電動船舶建造總數量的一半以上。這一驕人的成績,不僅展示了福安在電動船舶領域的強大實力,也彰顯著電動船舶將成為福安新名片。

  電動船舶,這樣入人心

  電動船舶以其低噪音、低成本的特點,正逐漸成為漁民的新寵。

  “這船噪聲非常小,對耳朵很友好。”作為第一批漁業輔助船的試用者,下白石鎮寧海村的漁民林通勇對電動船的性能贊不絕口。他算了一筆賬:以前開柴油機船,一天油費要150元至200元﹔現在開電動船,一天充電費也就七八十元,成本節省一半多。

  福安市在小型漁業輔助船舶登記、檢驗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為電動船舶的推廣鋪平了道路。福安市出台了《12米以下近港新能源船舶技術指南》,福安市工業和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李宇軒表示:“新能源漁業輔助船都植入一個電子芯片實現入籍、登記、納統,通過‘安安打船’的管理平台,實現對船舶作業的全流程管理。同時,智能化管控有效防止其進入敏感水域從事非法活動。”

  目前,僅福安市下白石鎮寧海村的漁民已申請了10艘電動漁業輔助船。他們積極將使用過程中的優缺點,第一時間反饋給相關部門和船舶企業。這種反饋機制,不僅幫助漁民更好地使用電動船舶,也助力科研部門根據實際使用場景進行更優的設計和制造,推動福安電動船舶技術的不斷進步。

  電動船舶,正逐浪“藍海”

  “從2022年起,我們便開啟了電動船舶的研制之旅,訂單量持續攀升。”福建福寧船舶重工董事長周園園介紹道,“2024年,我們成功交付了7艘電動船﹔2025年,我們正在建造6艘,目前還有6艘處於洽談階段,訂單已經排到了2026年。”

  在國際市場上,福寧重工等船企還承接了挪威峽灣觀光船訂單,標志著福安電動船舶產業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正加速駛向全球市場,向世界展示中國電動船舶產業的魅力。

  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長王文恆表示:“福安不僅要持續地推進打造新能源漁輔船的應用場景,還要開拓比如港內的港拖等其他領域船隻的建造。”

  自2021年“雙碳”目標提出以來,中國船舶工業迎來了綠色轉型的關鍵窗口期。福安市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政策機遇,於2023年率先出台《“電動福安”船舶發展專項規劃》,成立市級工作專班,構建起“政策扶持+標准制定+場景示范”的全周期支持體系,為電動船舶產業發展鋪就了一條康庄大道。

  據了解,在福安市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開竣工暨招商引資項目、銀企授信簽約活動中,簽約的9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中,有5個項目是為電動船舶產業補短板。同時,為推動電動船舶使用場景的便利化,該市還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賽江流域8個沿江沿海鄉鎮布設153個直流充電樁,並同步建設4個集充電、海上文旅、休閑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服務設施,為電動船舶的商業化運營提供有力保障。(文/圖 李廣 李郁)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