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勞育情,化蝶為禮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打造“手作標本,畢業獻禮”勞動教育品牌

近日,在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業歡送會上,一場別具匠心的贈禮儀式溫暖上演。學院黨委書記馬進龍將一份份飽含心意的蝴蝶標本送到2025屆畢業生手中,這些由學院領導班子與2024級本科生攜手制作的精美蝴蝶標本不僅是勞動教育課程的豐碩實踐成果,更寄托著學院師生對畢業生的美好期許與深切祝福。
回溯至三個月前,生命科學學院2024級本科生的勞動教育課程正式拉開帷幕。走進生命科學學院的實驗室,一派熱火朝天的創作景象。學生們手持鑷子、畫筆,化身“自然藝術家”,在蝴蝶標本上精心雕琢。他們根據不同蝴蝶的形態與色彩,搭配相應的創作元素:有的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蝴蝶棲息的生態場景,葉片脈絡清晰可見,花朵仿佛散發著芬芳﹔有的將羽毛巧妙拼貼,讓標本呈現出靈動飄逸之感。每一個標本從選材到完工,都需歷經數小時甚至數天的打磨,承載著制作者滿滿的心意。
課程聚焦“生物標本制作與創意設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勞動之美、探索科學之妙。“從蝴蝶採集、展翅定型,到融入創意設計,每一步都像在完成嚴謹的科學實驗。”李同學在作品上鄭重簽下姓名時,分享著課程收獲。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們還會定期開展小組討論,互相分享創意靈感,教師們也會適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突破創作瓶頸,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協作精神與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培養。
畢業歡送會上,當2025屆畢業生接過這份獨一無二的畢業禮物時,驚喜與感動溢於言表:“這份禮物太珍貴了!每一個細節都能看出老師和學弟學妹們的用心,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承載著我們在學院的美好回憶,是我們繼續前行的溫暖力量。”在柔和的燈光映照下,相框裡的蝴蝶翅膀泛著絢麗的藍綠色光澤,旁邊是學弟學妹們手寫的祝福語,字裡行間滿是對學長學姐的不舍與祝福:“願學長學姐如蝴蝶般,在廣闊天地間自由翱翔,追逐夢想”。
此次活動是生命科學學院勞動教育課程的一次創新探索與生動實踐。自2021年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以來,該學院依托“八閩園”新農科實踐基地、“一站式”學生社區、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等平台,開展大豆種植、校園樹木挂牌、標本制作和科普宣教等一系列特色勞動項目,構建起“專業+勞動”的實踐育人模式。每年還舉辦“生科豆香 予您芬芳”品牌活動,將學生親手種植的黃豆釀制成豆漿(花)與兩個校區的師生共享,傳遞勞動價值溫度,傳承學校感恩情懷。
“我們是學院第一批參加勞動教育課程的學生,當時我們種的大豆被制作成豆花分享給了同學,沒想到今年我們收到了學弟學妹們親手制作的勞動成果。”一位2025屆畢業生感慨道。勞動教育對於學生而言不僅是技能的訓練,更是通過一個個“可觸摸的成果”,讓學生深刻感悟“勞動創造美好”的深層內涵。如今,生命科學學院正積極將這種“以物載情、以勞育人”的模式拓展至更多實踐場景,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注入新動能。(廈門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