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文化鑄魂  “上古街”品牌重裝啟航

2025年07月02日15:53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化鑄魂 “上古街”品牌重裝啟航

現在的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古街自醫院內部穿行而過,串聯起醫院門診A區、B區,急診樓和停車樓,首尾皆與廈門主干道鎮海路相接,是醫院濟世救人的“生命之路”。

現在的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古街自醫院內部穿行而過,串聯起醫院門診A區、B區,急診樓和停車樓,首尾皆與廈門主干道鎮海路相接,是醫院濟世救人的“生命之路”。

1953年,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原廈禾路遷入現址上古街10號。

1953年,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原廈禾路遷入現址上古街10號。

2025年5月21日,廈大附屬第一醫院率先落地福建省首個“刷臉一碼付”智慧醫療服務。

2025年5月21日,廈大附屬第一醫院率先落地福建省首個“刷臉一碼付”智慧醫療服務。

2025年2月,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在全市率先接入並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

2025年2月,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在全市率先接入並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

醫務工作者不斷精進技術,為患者帶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醫務工作者不斷精進技術,為患者帶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提到廈門上古街,人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廈大附一”),上古街10號幾乎成為廈大附一的代名詞。上古街,自醫院內部穿行而過,串聯起醫院門診A區、B區,急診樓和停車樓,首尾皆與廈門主干道鎮海路相接,是醫院濟世救人的“生命之路”。

如今,這座承載著八十八載仁心傳承、閩西南規模最大的三甲綜合性醫院,正式向全社會亮出底蘊深厚的“上古街”文化品牌戰略。這條如血脈般貫穿醫院核心區域的339米歷史老街,曾是藥香氤氳、民生熙攘的煙火之地,如今被賦予新的時代使命,化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圖騰與價值標杆。在廈大附一黨委書記鄭林雄擘畫的藍圖中,“上古街”遠不止於地理標識,它承載著更深遠宏大的時代使命:以文化之軟實力重塑公立醫院核心價值體系,讓高精尖的醫學技術浸潤人文關懷的暖流,真正回歸“以人為本”的醫療本質。而文化建設,正是這場深刻變革的靈魂引擎與核心驅動力。

技術精進與服務躍升

——上古街上的醫學攀登與理念革新

在“上古街”這條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生命通道上,技術的精進與服務的躍升,始終是醫院高質量發展最直觀的體現。這裡,銘刻著勇攀醫學高峰的堅實足跡,也見証著“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服務理念的深刻嬗變。

技術革新:從填補空白到引領前沿

數十載櫛風沐雨,技術的求索與突破在這條街巷生生不息。20世紀50年代,食管癌切除、胃癌切除等復雜手術在此陸續開展﹔20世紀70年代,閩南首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分離術成功實施。進入21世紀,技術創新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2004年,福建省首例親屬活體肝臟移植順利開展﹔2007年,腦積水后巨顱畸形顱腔重建手術填補國內顱面外科空白﹔2013年,開創福建省胸腔鏡3D技術肺癌根治手術先河﹔2017年,多學科協作完成福建省首例Crouzon綜合征矯正術﹔2022年,成功植入福建省首例正式獲批臨床應用的“人工心臟”……

目前,廈大附一擁有4個國家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5個福建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3個福建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數量均為全市第一,形成強大的學科支撐。近年來10個學科進入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百強榜,高居全市榜首。自2019年全國啟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來,該院年年斬獲A+佳績,位居全市第一。

而技術的迭代從未止步,前沿探索仍在“上古街”持續上演。

理念升維:從治已病到守健康

站在累累技術碩果之上,鄭林雄敏銳地洞察到時代之變與需求之變:“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已從單純追求技術精進、疾病救治,轉向構建‘以健康為中心’的全新生態。”這意味著醫院的服務理念、模式、體系必須進行系統性重構。

這一轉變,深深根植於“上古街”文化品牌所倡導的人文關懷內核。它要求醫院不僅要提供高精尖的診療技術,更要成為區域健康管理的燈塔。多年前發源於此並走向全國示范的“三師共管”慢病管理模式,正是這一理念的早期實踐。如今,廈大附一正將健康管理推向更精細、更高效的新高度:構建覆蓋“高危篩查—早期干預—規范治療—康復管理—長期隨訪”的完整閉環體系﹔倡導並實踐融合“藥物、營養、運動、心理、康復”處方的個性化“整合處方”﹔借助互聯網醫院平台,實現優質資源下沉普惠,高效輻射閩西南及更遠區域,破解偏遠地區患者獲取連續優質服務的難題。

鄭林雄指出:“醫院絕不能隻埋頭算醫療的經濟賬,更要抬頭算好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減少疾病負擔這本大民生賬。”面對2025年預計近400萬人次的巨大接診量,廈大附一視其為健康科普宣教的黃金場景。即將亮相的“上古街咖啡館”及精心布置的候診區,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讓公眾在品味咖啡、聆聽閩南“講古”、欣賞文化展覽的沉浸式體驗中,潤物無聲地提升健康素養。這正是“上古街”文化品牌賦予健康管理的溫度與智慧。

仁心傳承與人才沃土

——上古街巷裡的薪火相傳

“上古街”的磚石瓦礫間,浸潤著代代相傳的醫者仁心,也孕育著培育新苗的沃土。這裡,既是醫德醫風的歷史長廊,也是頂尖醫學人才輩出的創新福地。厚重的傳承與蓬勃的新生,共同構成了醫院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仁心傳承:三代醫者的世紀接力

上古街的悠悠歲月,不僅銘刻著技術的突破,更沉澱下歷久彌新、血脈相承的不朽醫魂:

尤氏三代醫者,跨越世紀長河。首代尤美祖奠基廈門公共衛生事業﹔第二代尤元璋開創全省骨科多項首例,堅守“站著手術”的嚴謹醫風﹔第三代尤俊推動胃腸腫瘤微創技術躋身國內前沿,家族接力詮釋“患者至上”的永恆信條。

駱家三代入院,赤誠奉獻熱土。醫院奠基者駱鳳陽在戰火中壘砌醫院發展基石﹔老院長駱樹民創立腫瘤外科,推行“三放心”理念,與同為醫學專家的妻子共筑現代醫院管理體系﹔第三代駱一丁將微創技術融入腫瘤外科,續寫仁術新篇。

一代代名醫如璀璨群星,照亮閩地醫學天空,也照亮上古街的巷口,其中不乏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如陳煥章(心血管內科)、王佔祥(神經外科)、楊叔禹(糖尿病領域,“三師共管”模式首創者)、姜杰(微創胸外科)……他們的名字與精湛醫術、高尚醫德早已融入街巷的磚瓦肌理,成為“仁心仁術,至誠至善”院訓最鮮活的基因密碼。

薪火相傳:青年才俊勇攀高峰

“上古街”所承載的厚重歷史與崇高精神,是吸引和培育新一代醫學英才的沃土。廈大附一依托各級培訓、住培基地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構成的完備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構建“頂尖學科高峰(以重點學科為引領)—合理人才梯隊(老中青結合,引育並舉)—活躍創新生態(鼓勵臨床研究、成果轉化)”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這片沃土上,大批學科帶頭人成為新領軍人,眾多中青年才俊成為開拓未來的“火炬手”。如閩南PET中心陳皓鋆博士(核醫學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美國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年會“青年科學家獎”、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希望之星”獎等。他們在“上古街”獲得廣闊平台,勇攀醫學高峰,反哺百姓健康,讓仁心仁術的薪火在這條古老街巷上代代相傳。

智慧賦能與生機煥發

——上古街畔的服務新篇

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醫院,廈大附一從未停止創新服務的步伐。在“上古街”文化品牌引領下,醫院積極擁抱前沿科技,以智慧賦能服務,讓這條歷史街巷煥發出時代生機,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溫暖、更便捷的就醫體驗。

智慧便民:打造“無感”就醫新體驗

從十多年前的“全自助、全預約、全回訪”模式被贊為“智勇雙全”,到成為福建省首批互聯網醫院試點,再到日間醫療獲評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廈大附一屢開風氣之先。今年5月,醫院在全省首推“刷臉一碼付”,真正實現“無卡就醫、無碼支付”的智慧化就醫體驗。這只是廈大附一智慧化浪潮中的一朵醒目浪花,其背后是醫院擁抱前沿科技、銳意改革的系統布局。

今年初,醫院在全市率先接入並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深度賦能臨床輔助決策、影像報告解讀、科研數據分析等環節,極大提升診療精准性與效率。“刷臉一碼付”項目,更是在市醫保局、市衛健委鼎力支持下,將醫保刷臉認証與移動支付深度融合,實現身份核驗與費用結算“一步到位”。

服務暖心:人文關懷融入細微處

技術的冰冷外殼下,包裹著“上古街”文化所賦予的服務溫度。醫院啟動“無陪護”試點病房,通過專業護理員團隊和智能化監護系統,減輕家屬負擔,保障患者安全與尊嚴。優化升級的中藥代煎急送服務、互聯網醫院便捷的續方申請功能,讓健康管理無縫融入患者日常生活。這些舉措,無不體現著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的深刻轉變,是“上古街”人文精神在現代醫療服務中的生動演繹。

文化鑄魂

——血脈靈魂引領高質量航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望“上古街”上技術攀登的足跡、仁心傳承的故事、服務創新的實踐,鄭林雄書記的思考愈加清晰而堅定:“技術是醫院的筋骨,文化才是生生不息的血脈與靈魂。”

鄭林雄的思考直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步入攻堅克難的深水區,他旗幟鮮明地指出:“相較於顯性的技術設備升級,隱性的文化建設具有更深沉、更基礎、更廣泛的力量。缺乏文化根基的醫院,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鄭林雄看來,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強大的學科實力和先進技術如同驅動巨輪前行的堅實船槳,而卓越的文化建設則如同高揚的風帆,引領方向、凝聚力量、賦予動能。“上古街”品牌,正是廈大附一精心鍛造的這張帆。

在鄭林雄及醫院黨委的醫院文化建設藍圖中,“上古街”文化品牌是撬動醫院整體發展模式深刻轉型的戰略支點。它深扎歷史根脈,凝聚“仁心仁術,至誠至善”的精神共識﹔它推動醫院從單純的疾病救治場所,升華為區域健康管理的燈塔和人文關懷的高地﹔它撬動醫院整體發展模式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深刻轉型﹔它吸引和培育頂尖人才,構建創新生態。

夜幕降臨,上古街兩側柔和的景觀燈光與醫院大樓裡徹夜不熄的無影燈交相輝映。這條339米的古老街巷,默默丈量著廈大附一從厚重歷史堅定走向輝煌未來的壯闊征程——當最前沿的醫療技術被深厚的人文關懷所溫暖,當冰冷的儀器與數據被醫者的仁心所照亮,醫學便超越了單純的技術范疇,真正化身為照進每個生命、每個家庭最溫暖的希望之光。廈大附一在“上古街”文化品牌建設引領下,正以“仁心”為筆,“至善”為墨,書寫新時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華彩篇章。(文/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陳雯 劉灝 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