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課間15分鐘”,如何走進福建更多校園?

劉寶琴 林曉麗
2025年07月04日09:4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政策一出來我們立馬響應,多了5分鐘,孩子們的休息更充裕,精神狀態也更好。”從教30多年的福州市達明小學副校長許希如是說。

在2024年9月底國新辦召開的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宣布鼓勵中小學將小課間從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讓學生有充裕的休息時間,走出教室,放鬆身心、適量運動。

自此,“課間15分鐘”從個別學校的創新之舉轉變為在全國范圍鋪開推行。福建省教育廳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420所小學、82所初中推行了“課間15分鐘”。

課間“加時”推行的效果如何?有何難點和堵點?連日來,記者調研了福建省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的二十余所學校。

課間“加時”之“益”:學校積極響應

早在2018年,晉江市毓英中心小學就將小課間從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

為何作出如此“大膽”的決定?晉江市毓英中心小學校長洪良清回憶說,那時候學校的體育設施設備很齊全,可是孩子們課間不愛走出教室﹔學校裝了很多飲水機,很多孩子卻不喝水。“一問孩子們才說課間時間太短了,喝水還要上廁所,索性就不喝了。”

解決這一痛點成為這所小學大膽創新的初衷。如今,隨著“課間15分鐘”改革試點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學校紛紛響應課間“加時”。

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從去年秋季開始推行“課間15分鐘”。“我本就不贊成學生待在教室,現在有了政策‘保駕護航’,我們馬上行動起來。”該校校長鄭志清表示。

“我們省目前的文件是以鼓勵、引導為主,各地市推行情況不一。”福建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全省推行“課間15分鐘”的學校數量至少翻一倍。

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學生在操場上開展球類運動。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供圖

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學生在操場上開展球類運動。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供圖

推行“課間15分鐘”后,師生反映如何?

福州市鼓樓第三實驗小學試行“課間15分鐘”近一學年了,該校校長俞靖表示,“延時后,孩子們運動時間多了,上課積極性更高漲﹔孩子之間的交流也多了,有助於排解負面情緒。”

福州市鼓樓第三實驗小學在課間開展蹦床特色運動。福州市鼓樓第三實驗小學供圖

福州市鼓樓第三實驗小學在課間開展蹦床特色運動。福州市鼓樓第三實驗小學供圖

小課間“加時”后帶來的變化,還體現在學生的身體素質上。洪良清說,學生的體質健康檢測優良率從2019年的30%,提高到2024年的67%﹔學生的近視率下降了一個百分點。

課間“加時”之“難”:學業、安全“顧慮重重”

調研中發現,學校推行“課間15分鐘”還存在不均衡的問題——總的來說,小學推行較快,初中推行較慢。

泉州市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市1182所小學,已有927所完成了課間“加時”的調整,佔比達78.43%,而在全市初中,這一比例僅超30%。

課時長和學業壓力大,是初中推行慢的主要原因。“初中每節課的時長是45分鐘,比小學多5分鐘,課間時間再多5分鐘就很難擠出來。”在廈門市思明區一所初中任職的陳老師表示,“再加上中考壓力大,延長課間不太現實。”

“中考升學壓力下,每個學校都很‘卷’,有些學校為了抓‘小中考’,連課間操都停了。”福州市晉安區一名老師說,“延長小課間,意味著要壓縮課時或者延遲放學。”

記者在調研中還發現,部分學校對小課間“加時”有顧慮。鼓樓區位於福州市中心城區,多數學校佔地面積小,學生的活動空間有限。盡管有不少學校積極推行“課間15分鐘”,但也有一些學校保持觀望。

小課間,福州市達明小學學生在室內排隊玩射擊游戲。福州市達明小學供圖

小課間,福州市達明小學學生在室內排隊玩射箭游戲。福州市達明小學供圖

“現在教育部門主抓大課間活動,是否調整小課間,我們還在考慮,畢竟學生在校體育鍛煉時間已經達到國家要求。”鼓樓區一名小學校長如是說。

盡管走在全省前列,但泉州仍有部分學校尚未推行“課間15分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場地資源有限,學校改造的效果有待提升﹔二是安全管理壓力大,小課間“加時”后,增加了學校的管理風險。

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學生在“綠芽”紅領巾勞動園地開展課間活動。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供圖

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學生在“綠芽”紅領巾勞動園地開展課間活動。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供圖

“安全太重要了,怕出事,這種觀念容易束縛大家的手腳。”石獅市一名老師分析道。

有顧慮的不僅是學校和老師。“我們剛開始推行時,部分家長擔心擠佔課堂時間,還有的家長擔心萬一學生受傷了,學校的處理能力能否跟得上。”鄭志清介紹,“我們花了不少精力,爭取家長的支持。”

如何讓“課間15分鐘”走進更多校園?

泉州市晉光小學是一所近百年的省級重點文明學校,於2024年秋季起推行“課間15分鐘”。該校有三個校區,其中一個老校區場地小、兩個新校區場地大。

該校校長曾旭晴認為,推行“課間15分鐘”與場地和空間關系不大,核心問題在於學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意識,以及對學校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活動設計。

晉光小學充分利用校園軟硬件資源,開發了四大類課間項目。“課間活動有游戲類、運動類、益智類和休閑類,場地足的校區運動類項目多一些,場地不足的則多開發一些益智類和休閑類項目。”曾旭晴介紹,學校還對空間進行了科學規劃,規劃了動態運動區、靜態學習區以及室內放鬆區,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泉州市晉光小學的學生們在課間做“編花籃”的閩南童玩游戲。泉州市晉光小學供圖

泉州市晉光小學的學生們在課間做“編花籃”的閩南童玩游戲。泉州市晉光小學供圖

在調研中,多數推行“課間15分鐘”的學校校長和曾旭晴有著相同的理念。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間走出教室,真正動起來,學校打出“組合拳”,如開展“空班行動”、嚴禁老師拖堂、增設體育設備、規劃形式多樣的課間活動等等。

“我們會把足球、籃球等球類用品放在班級門口,或者操場的置球架上,方便孩子們自取。”洪良清補充道,“我們把課間活動設計的自主權交給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

曾因“午休躺睡神器”走紅的石獅市靈秀鎮古洋小學也已推行“課間15分鐘”。“我們對有限的活動空間進行劃分,規劃出六宮格、花繩、跳遠等區域,讓各班輪流玩。”該校校長王阿徹如是說。

石獅市錦峰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今年暑假我們對學校的多維空間進行裝飾,把走廊、架空層、地板、牆面等空間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該校政教處主任王平喜介紹。

石獅市靈秀鎮古洋小學學生們課間在操場上玩“跳皮筋”。石獅市靈秀鎮古洋小學供圖

石獅市靈秀鎮古洋小學學生們課間在操場上玩“跳皮筋”。石獅市靈秀鎮古洋小學供圖

在調研中,不少學校管理者認為,安全固然重要,但不能“因噎廢食”。

作為省級一級達標高中,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第一時間響應“課間15分鐘”政策。該校目前有4111名初、高中生,從去年秋季開始,他們每天多了20分鐘的課間活動時間。“安全是按照標准執行出來的,履職盡責就會保責。”該校校長鄭忠盛說。

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初中生在課間玩障礙體能跨越挑戰。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供圖

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初中生在課間玩障礙體能跨越挑戰。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供圖

多數響應政策的學校負責人表示要轉變管理觀念。“安全需要人人參與,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洪良清說。“學生有危險行為,要去教育和引導,不能隻停留在規避風險上,更要教學生如何應對處理。”鄭志清說。

為了破解場地和安全困境,泉州市教育局積極給學校“賦能”,鼓勵學校充分開發“金角銀邊”,支持學校打造智慧體育,在有限的空間內提高學生的課間活動參與度﹔增加學校AED的配備,指導學校細化安全事故的應急方案等,織密校園安全網。

“我們還通過召開現場推進會鼓勵學校延長小課間,給學校‘吃定心丸’,不斷強化學校負責人重視課間活動、體育鍛煉的意識。”泉州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藝術教育與語言文字科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補充道,“今年秋季開學,泉州市有望實現小學學段及獨立初中校100%推行‘課間15分鐘’。”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