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集團對口支援龍岩長汀:老區如何以園區建設打通振興脈絡?

“2024年作為投產首年,公司實現總產值約7000萬元。”中建(福建)模塊化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孫德勝表示,2025年通過拓展鋁合金模板、儲能箱等業務,預計有望把產值提升至1億元。
長汀綠色建材產業園。賴晟輝攝
作為長汀綠色建材產業園的首家落地企業,它的廠房由中建集團出資建設,建成后無償捐贈給長汀縣人民政府。企業通過向縣政府租賃廠房開展箱房生產,除稅收外,每年還繳納租金300萬元,預計可為當地政府貢獻超1100萬元的財政收入。
這一模式是中建集團對口支援龍岩市長汀縣的創新實踐。2025年1月,中建(福建)模塊化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獲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僅為園區發展樹立了示范標杆,更讓計劃入駐的企業吃下“定心丸”。
自對口支援長汀以來,中建集團立足當地和自身全產業鏈優勢,以產業支援為主導,重點打造長汀綠色建材產業園。2022年8月,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鄭學選為中建集團對口支援長汀綠色建材產業園揭牌,通過冠名中建集團,提升建材產業園的影響力。這些年來,中建集團推動8個項目簽約落地園區,總投資13.7億元﹔促成6份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簽訂8個市場訂單合同,合同額10.2億元,涵蓋工業科技、綠色建材等多領域﹔參加福建省建筑業供應鏈發展大會,進一步加強互動交流和市場供需對接,帶動長汀綠色建材產業發展。
目前,該園區已集聚4家生產型建材企業,形成“在建、調試、投產”的階梯式發展格局。
走進鵬遠高端鋼結構生產制造基地施工現場,推土機轟鳴作業,運渣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福建省鵬遠科工有限公司副總指揮郭天榮介紹:“一期項目已破土動工,預計2025年三季度竣工試產。”該項目總投資15.7億元,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7.2億元。
中建集團對口支援挂職干部、長汀縣委常委、副縣長吳師表示,長汀雖為山區縣,卻地處閩贛粵三省交界,500公裡市場半徑覆蓋福建腹地、江西贛州、廣東梅州等建材需求旺盛區域。
這一區位優勢成為吸引鵬遠等企業落地的關鍵。郭天榮告訴記者,鵬遠高端鋼結構生產制造基地距長深高速古城鎮出口僅5公裡,陸運便捷,能快速覆蓋周邊市場﹔依托廈門港海運至新加坡、中東等成本低,便於開拓海外市場﹔疊加福建自貿區出口退稅政策,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促使企業扎根長汀。
企業正在進行箱房生產。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依托中建集團建筑產業“鏈長”優勢,長汀縣創新實施“項目工作法”,圍繞中建集團高需求、長汀有產業基礎、高附加值且運輸成本不敏感的綠色建材品類,精准對接中建子企業及優質供應商開展招商。
這些年來,長汀縣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錨定園區招商核心任務,帶隊赴京津冀、廈漳泉、粵港澳大灣區等13個重點城市,精准對接50余家企業,成功撬動一些重要項目落地,涵蓋工業科技、綠色建材、建筑配套、循環經濟等領域,推動產業園招商格局持續拓展,產業生態不斷豐富。
其中,長汀加楷科技產業園總投資1.2億元,達產后年產值預計1.2億元。作為與中建集團合作超8年的長期供應商,該企業為中建鋼構、中建海峽等提供鋁模板、爬架等建筑配套產品。福建加楷科技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趙遠峰表示,未來將以中建訂單為核心,通過“以商招商”帶動上游鋼材供應商集聚,形成“加工-組裝-銷售”產業閉環,深度釋放三省交界區位的輻射潛力。
盛金廢舊物資再生循環利用項目則激活“鄉賢返鄉創業”動能,總投資4.2億元,全面達產后年產值可達8億元以上。目前企業一期項目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福建盛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胡繼友介紹:“2025年計劃啟動二期擴建,新增固廢資源化利用生產線,年產值目標從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企業已同紫金礦業簽訂尾礦處理長期協議,又對接中建海峽工地環保設備供應需求,可實現區域資源與央企生態的協同聯動。”
在產業項目加速落地的同時,長汀縣同步構建全周期服務體系,讓“媽媽式”服務成為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針對入園項目組建現場工作專班,將服務陣地前移至建設一線,高效解決施工審批、要素保障等具體難題。
在今年8月前,綠色建材產業園將完成監控、路燈等配套提升,將保障新投產企業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確保“企業引得進、留得住”。
吳師提出“三步走”規劃:2024年聚焦企業服務保障入園項目投產﹔2025年強化精准招商,計劃引入更多企業入駐﹔接下來,著力完善產業鏈配套,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
園區內的廠房。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中建的幫扶絕非簡單‘輸血’,而是要激活本地‘造血’機能。當產業園能夠自主對接市場、持續貢獻稅收時,才意味著對口支援真正取得實效。”吳師強調,長汀的獨特優勢在於“東南沿海區位+中建資源賦能”的雙重疊加,這為產業園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又將規劃核心錨定了“可持續性”。
根據長汀產業布局,未來將在稀土產業、紡織服裝、醫藥器械等傳統產業外,依托中建幫扶培育綠色建材新增長極,目標是形成“3+N”產業體系。
“我們堅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立足長汀有什麼、中建集團能干什麼,推動各項產業不斷策劃生成、落地長汀,實現雙方共贏。”吳師說。
理念、發展機制的提升,與中建集團對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視和社會責任感密不可分,同時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因素促成。
吳師表示,在中建集團黨組的統一部署下,將充分發揮挂職干部的橋梁紐帶作用,持續推動集團總部資源與長汀產業需求深度對接。后續計劃在供應鏈協同整合、綠色建材技術研發等領域加大資源投入,通過中建集團全產業鏈優勢賦能園區企業,助力長汀綠色建材產業實現從產能集聚到創新驅動的能級躍升。
如今,這片承載老區振興希望的產業園區,正以蓬勃之勢,成為驅動長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除了產業布局外,園區建設的經驗還延展到農業現代化發展上。
在長汀縣四都鎮同仁村,經過多年的協作推進,村裡的一塊荒草叢生的廢棄空地,如今搖身變成了熱鬧的農產品種植加工生產基地。
眼下,該生產基地已吸引2家上下游企業入駐,產業鏈條正在逐步完善。中建海峽駐同仁村第一書記丁佳敏說,產業發展得往長遠打算,現在才剛開了個頭。“期望在未來三到五年,駐村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步步把四都的農林產品加工基地建起來。”
吳師表示,未來將緊緊抓住中建集團對口支援長汀政策機遇,以先進的技術與理念,持續助推鄉村振興再上新台階。
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中建集團始終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發揮建筑產業“鏈長”優勢,領投產業提升園區發展信心,帶動優質供應商入駐園區集群發展﹔通過資金支持、全產業鏈保障,為產業園賦能,構建起了“集團冠名提升影響力+市場引導產業招商+資金全面支持發展+全產業鏈保障服務”的中建對口支援老區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新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