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航海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 首屆海峽兩岸航海文化交流活動在廈舉行

人民網廈門7月10日電 (余乃鎏)來自海峽兩岸的航運界人士、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100余人參加,首次圍繞航海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全面的交流活動……9日—10日,在第21個中國航海日來臨之際,作為第十七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之一,2025年海峽兩岸航海文化交流活動在廈門舉行。
本次活動主題為“同心領航未來”,重點圍繞文化交流、產業合作、院校聯盟、青年融合等,設置學術研討、技能交流、青年聯誼、參觀觀摩等交流活動,旨在加強海峽兩岸航海領域民間交流,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途徑,推動海峽兩岸航運經濟融合發展。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活動開幕當天,主辦方舉辦了海峽兩岸航海文化暨航運高質量發展研討交流,邀請兩岸相關主管部門、知名航商負責人、教授學者和文史專家代表等,圍繞航海文化歷史傳承與弘揚發展、航運新業態發展機遇與挑戰、航運綠色轉型、航海領域新能源和新技術運用、航運人才隊伍培養等內容進行研討交流,為兩岸航運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舉行兩岸青年聯誼活動,通過別具特色的閩南特色活動和文藝表演展現航海文化特色,並通過聯誼活動認識新朋友、加深新情誼、促進新交流。
10日,主辦方還在集美大學圍繞“傳承·弘揚·發展”主題,以兩岸航運業職工技能素養提升、人才培養發展前景等內容為重點,組織兩岸職工開展技能研討交流,體驗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學打水手繩結等,感悟和傳承航海文化、航海精神精髓。
“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一名台灣青年說,全程參加本次活動,他不僅零距離觸摸到中華民族深厚的航海文化脈搏,也沉浸式體驗了祖國航海領域的前沿技術,有助於自己未來的發展。
兩岸航運專家學術交流研討。主辦方供圖
“主要有三大特色、創新亮點。”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突出了兩岸融合交流主題,如精心設計開幕式、參觀交流和聯誼活動內容,表達和展現了“兩岸一家親”的美好願景,而兩岸航運界人士、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共話兩岸航運經濟美好未來,以及兩岸高校青年學生進行交流並簽署高校聯盟,進一步加深兩岸青年交流融合,也彰顯出通過文化交流賦能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活動也是2024年兩岸(廈金)海員技能競賽活動的升級拓展,更加注重文化交流和現場參訪,並通過觀摩海上聯合搜救應急演練等,有助於進一步推動社會各界更加關注航運產業發展,有力帶動船員培訓、就業、勞務外派等產業鏈發展﹔參與此次活動的台灣地區人員以青年學生和航運從業人員為主,優先考慮“首來”大陸人員,契合了“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要求,而兩岸青年交流討論航運發展未來,並在共同弘揚學習嘉庚精神、傳承發展航海文化等方面凝聚新共識,有助於進一步以情促融,拓寬兩岸交流合作的新領域。
“搭建兩岸航海文化高度認同、航運產業精准對接、航運人才深度互動的廣闊平台,進一步拓展航運綠色智能轉型合作新空間,為兩岸融合發展探索新途徑。”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閩台隔海相望,兩岸客貨運頻繁、航運交流密切,而廈門港更是兩岸航運重要樞紐、兩岸貿易的核心港口之一。近年來,廈門自貿片區致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站”第一家園,積極攜手海事、總工會等有關單位,為台胞就業創業落戶提供便利服務,特別是攜手開設對台海員培訓基地、開展兩岸航運人才聯合培養試點項目,並設立首個涉台海事糾紛解決中心、首創台胞緊急救援保險“兩岸通保”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構建起兩岸航運要素便捷流動的“高速通道”,有效助力廈門、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
據悉,廈門是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去年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客運量突破125萬人次,同比增長74.93%,是兩岸交流往來的“黃金通道”﹔2023年以來,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廈門海事局等多家單位還在全國首創兩岸高校聯合培養國際郵輪船員,打造台胞來廈參加船員“培訓-考証-就業”新模式,累計已培訓台胞超650人,並有15批246名台胞通過兩岸聯合培養國際郵輪船員培訓班獲發大陸船員適任証書,191名台胞取得大陸游艇操作人員適任証書,97名台胞參加台灣船員換發大陸船員適任証書補差培訓,海峽兩岸航海領域交流合作正逐步向縱深融合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