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閩江城市防洪閉合圈 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進度完成60%

烈日下,閩江碧波如鏡,水鳥不時飛過,白羽掠過水面,漾開圈圈漣漪。旖旎風光一旁,是一派忙碌場景——在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C4標段施工現場,數台沖孔灌注樁機械有序施工,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工人正加緊作業。
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於閩江干流所經過的福州市倉山區、閩侯縣,是以防洪、排澇為主,兼顧生態補水的重大水利工程。該工程概算總投資15.56億元,擬通過提升和新建堤防(護岸)、泵站、水閘等,提高防洪標准,增強排澇能力,補齊中心城區防洪屏障最后一塊短板。
在福州域內的一個小彎道處,閩江一分為二,一頭向北進入城市,成為福州人的“母親河”﹔另一頭則向南鋪展,被稱為烏龍江。在C4標段施工現場,倉山區南台島螺洲河與烏龍江匯合處,藍色的爬架網內螺城水閘雛形初現。
“螺城閘泵站工程是該項目控制性節點,建成后將明顯提升倉山區尤其是螺洲河流域的排澇能力。”該標段現場負責人孫明俊介紹,螺城閘泵站建設內容包括水閘、排澇泵站、生態補水泵站,3部分並排布置。
螺城水閘施工現場。姜鴻生攝
螺洲河是內河,潮起兩頭漲,由烏龍江分流而來,環繞螺洲鎮后又流回烏龍江。每年汛期,台風帶來的強降水常導致螺洲河水位上漲,原有的天福水閘難以滿足城內排澇需求。“螺城水閘設有3個閘門,每個閘門淨寬8米,相比原有的天福水閘,過流面積將提升近3倍,同時具備防洪排澇納潮功能。”孫明俊補充道,新建的排澇泵站也可及時將澇水抽排入烏龍江,有效控制螺洲河水位,從而防范內澇發生。
除新建水閘、泵站外,C4標段還承擔著5.2千米防岸提升任務,是全線的關鍵標段。該標段基礎處理工序復雜、耗時較長,且緊鄰烏龍江和螺洲鎮部分內河網,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面臨許多挑戰。面對施工難度大和工期緊的雙重壓力,參建單位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在基坑周邊採用拉森鋼板樁進行圍護,部分採用高壓旋噴樁防滲牆,減少滲水量﹔打破傳統施工方案,按照交地一塊、建設一塊的原則加緊施工﹔根據潮汐變化,利用落潮時間進行樁基和土填方施工,全力以赴搶抓工期。
眼下,福建省已步入主汛期,落實安全度汛措施,確保施工人員和在建工程安全成為重中之重。
“每年我們都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防汛預案,並通過培訓、演練等多種方式,推動防汛預案從‘紙面’到‘地面’轉化落實。”孫明俊翻開數十頁的防汛預案,介紹起工程完備的防汛安全責任制——成立防汛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下設防汛辦公室,成員包括安全、技術、物資等部門負責人,通過“項目部—施工隊—班組”三級責任體系,逐級落實防汛任務﹔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每日做好基坑、邊坡、臨時設施等重點部位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並整改到位﹔積極對接水利、氣象部門,通過微信群、廣播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級響應。
站在C4標段項目部隔江眺望,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龍祥島段)也在加緊施工中。龍祥島新建堤防基本沿著現有防洪岸線布局,環島一圈完成閉合。值得一提的是,新建堤防採用上坡下樁式結構,上部為坡式護岸,外側採用現澆生態混凝土護面,在保障安全防護的同時可實現生態種植。下部樁頂之上還將設置彩色透水混凝土路,迎水設立鐵藝欄杆,打造親水步道。堤防提升改造完成后,將大幅度提升龍祥島沿江風貌,為周邊群眾出行、休閑娛樂,以及游客觀光提供便利。
閩江潮涌,一條“沿江長城”正在加速構建。“目前,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已完成60%,預計將於2027年全部完工。建成后,倉山區百年一遇的防洪體系將實現閉合,閩侯縣龍祥島段堤防將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准。我們將統籌參建各方力量,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科學調度、合理施工,讓工程盡早發揮作用。”福州市水利局建設處負責人左艷霞說。(蘇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